[发明专利]一种中华沙鳅DNA条形码序列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4887.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1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艳;熊飞;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检测序列 物种鉴定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沙鳅DNA条形码序列及其应用,属于物种鉴定技术领域。该所述中华沙鳅DNA条形码为中华沙鳅COI基因,该DNA条形码序列可以作为中华沙鳅DNA的标准检测序列,有效的对中华沙鳅特有种进行鉴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种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华沙鳅DNA条形码序列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物种鉴定一直是分类学乃至几乎所有生物领域上的研究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因此,准确的对物种鉴定,特别是对那些稀有物种和具有保护意义的种类,分类鉴定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隶属鳅科(Cobitidae)沙鳅亚科(Botiinae)沙鳅属(Botia),是我国特有种。中华沙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栖息于流水环境中,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随着长江水环境破坏程度的日益加剧,长期的过度捕捞以及长江大坝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导致野生中华沙鳅种群资源数量日益下降。因此,对中华沙鳅特有种进行有效鉴定以及物种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DNA条形码是指生物体内能够代表该物种的、有足够变异的、标准的、易扩增并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物种鉴定。目前,各国研究者已经开展了从湖泊到海洋不同地理区域的鱼类DNA条形码研究计划,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方面具有高效可行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标本量较少以及样本保存不完整等问题,这样给传统的物种分类和鉴定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COI为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全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由于该基因进化速率较快,常用于分析亲缘关系密切的种、亚种及地理种群之间的系统关系。线粒体DNA的COI基因具有长度适中、进化速率适中和富含系统进行发育信息等特点。在研究中,能够较好地对物种的COI基因片段进行有效扩增。因此,在动物物种分类和鉴定中,COI基因作为条形码应用有很大的潜力。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以COI基因为标记的DNA条形码能够准确的对一些动物进行物种鉴定,可以选用COI基因作为动物条形码数据库的标准条形码。
在现有的技术中心,均没有中华沙鳅DNA条形码标准检测序列以及中华沙鳅COI基因作为中华沙鳅DNA条形码标准检测序列的记载和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的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作为中华沙鳅DNA的标准检测序列,能够有效的对中华沙鳅特有种进行鉴定。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华沙鳅DNA条形码序列,序列为SEQ ID NO.1。
优选地,所述中华沙鳅DNA条形码为中华沙鳅COI(cytochrome c oxidasesubunit I,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
一种中华沙鳅DNA条形码序列的应用,该DNA条形码序列可以作为中华沙鳅DNA的标准检测序列,有效的对中华沙鳅特有种进行鉴定。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得到的中华沙鳅DNA条形码序列可以作为中华沙鳅DNA的标准检测序列,对中华沙鳅特有种高效和准确的进行鉴定和分类,其准确率达到99.5%以上。
(2)在实际操作中,该华沙鳅DNA条形码便于保存且完整性极强。
(3)中华沙鳅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其野生中华沙鳅种群资源数量日益下降,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对中华沙鳅物种进行有效的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朱杨溪中华沙鳅各1尾与本发明的中华沙鳅DNA条形码序列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48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