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视力保健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6381.7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7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胡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瞳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 |
代理公司: | 11384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视力 保健 | ||
一种可调式视力保健仪,包括壳体、视力调节装置、测距装置、姿态量衡装置、数字显示操作屏、基座、护垫和固定带,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视力调节装置安装在基座上并卡扣连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所述测距装置和姿态量衡装置卡扣连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位于所述视力调节装置两侧;所述数字显示操作屏设置在上壳体上;所述测距装置、姿态量衡装置、数字显示操作屏与设置在数字显示操作屏上的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护垫与基座的边缘固定连接,固定带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本发明是一款纯光学运用双目合像法和雾视疗法来治疗的,是物理疗法,根据屈光度调节轮调节凹透镜位置从而达到恢复的效果,安全可靠,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力保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视力保健仪。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尤其是中小学生近视率更是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身体素质。近视形成的原因全世界至今仍未有定论,目前较为盛行的理论中有调节学说和形觉剥夺学说。无论是哪种学说都强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的成因。通俗地讲,就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看电脑、玩游戏等,产生视疲劳,首先会导致假性近视,继而发展为真性近视,且度数逐年上升。目前,各类缓解眼疲劳和治疗近视的产品和仪器种类繁多,经市场和用户反馈,能有效实现缓解和治疗的产品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对于眼睛产生问题的原因提供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方案。这些产品大多以各种概念为出发点,没有严格的理论作为支撑,也没有有效的临床数据做依托,进入市场后不能给用户满意的使用效果,无法真正达到治疗和缓解青少年近视和眼疲劳的目的。
因此,研发一款针对青少年近视和视疲劳等眼病问题有良好辅助治疗/改善效果的产品,成为目前社会急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将为青少年学生人群保护眼睛和视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视力保健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式视力保健仪,包括壳体、视力调节装置、测距装置、姿态量衡装置、基座、护垫和固定带,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视力调节装置安装在基座上并卡扣连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所述测距装置和姿态量衡装置、卡扣连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位于所述视力调节装置两侧;所述数字显示操作屏设置在上壳体上;所述测距装置、姿态量衡装置、数字显示操作屏与设置在数字显示操作屏上的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护垫与基座的边缘固定连接,固定带固定连接在基座上。
优选的,所述视力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镜筒、镜框、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所述镜筒包括内镜筒和外镜筒,外镜筒包围在内镜筒的外侧,可旋转;所述镜框包括上镜框和下镜框,上镜框卡扣连接在内镜筒的上端,下镜框与内镜筒的下端和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内和下壳体内的前端设有卡槽,用于固定凸透镜;所述内镜筒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直条孔,所述凹透镜设置在内镜筒内,其边缘设有与直条孔对应的导滑块;所述平面镜安装在内镜筒的底端,没有度数,防紫外线和蓝光;所述外镜筒外侧设有屈光度调节轮,所述屈光度调节轮穿过下壳体的屈光度调节孔;所述外镜筒内侧设有二个以上的导滑槽,导滑槽呈旋弧形分布在外镜筒的内侧,所述凹透镜通过导滑块穿过内镜筒上的直条孔插入导滑槽内。
进一步说,所述下壳体上设有鼻槽和屈光度调节孔,所述鼻槽位于下壳体后端边缘中央;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屈光度视窗,所述外镜筒外侧对应位置设有档位显示块,所述屈光度视窗可以看到档位显示块的档位。
进一步说,所述视力调节装置还包括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格栅和发声块,所述格栅位于外镜筒的下端,所述发声块位于基座上,所述格栅与发声块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瞳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瞳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63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