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刷状油藏井下窜流注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9714.1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郭志强;焦立芳;蒋培军;孙新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伟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刷 油藏 井下 流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牙刷状油藏井下窜流注水方法,该方法包括:当弱边水层因低压受到强边水层的倒灌时,使强边水层产液全部灌入弱边水层,继续驱替弱边水层剩余油,实现弱边水层井下自动注水。该方法不影响油井上部地层的正常生产,一井二用,下部注水,上部采油。井下窜流注水不仅提高了弱边水层的水驱油效果,而且对强边水层的水侵强度有降低作用,延迟了其水淹时间,改善了其水驱油效果。本发明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牙刷状油藏的采收率,而且工艺简单,不需要人工注水经济投入,不需要处理高含水油井产出的地层水,经济效益明显,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牙刷状油藏井下窜流注水方法。
背景技术
牙刷状油藏是由一系列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油层主要沿断棱分布,开发井距离油水边界较近,油水系统复杂。从剖面上看,断层与油层的组合象牙刷的柄与毛,形成了油层长短不一的“牙刷状”油藏(图1)。牙刷状油藏地层倾角大,含油范围小,分布细长狭窄。牙刷状油藏构造开阔,砂体稳定,储层物性好,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牙刷状油藏开发采取沿断层布大斜度开发井,依靠天然边水侵入驱替原油的方式进行开采。但由于单井钻遇层数多、厚度大,投产后具有初期产量高、能量充足、含水上升快的特点,因此采取逐层上返的开发方式生产。通过不断部署新井和动用新层,弥补原生产层的递减,达到高速开发的目地。目前国内许多油田都有这种类型的油藏和开发方式。
牙刷状油藏边水能量决定于边水分布区的孔隙体积、油水接触面的连通程度、油水之间的压力差,以及边水和岩石骨架的压缩性等。因此部分油层因边水分布面积小,或者断层和不渗透边界的遮挡,使其边水能量较弱。
当弱边水层与强边水层一起合采时,层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层间干扰。由于强边水层能够有效补充能量,地层压力保持较好。而弱边水层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地层压力降低较快,从而形成强、弱边水层之间的高低压差,使弱边水层产液越来越少,强边水层产液越来越多,高低压差越来越大。甚至当层间压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弱边水层不仅不产液,而且吸入来自强边水层(高压层)产出的油和水,即弱边水层出现“倒灌”现象。
设计边水能量为强、弱的二层进行合采,数值模拟结果如图2~图4所示。两层渗透率同为200mD的均值断鼻构造,上层边水能量弱,无因次弹性产量比(累计产油量的地下体积与油藏孔隙体积之比)为6,下层边水能量强,无因次弹性产量比为50,相差8倍以上,其它参数两层均相同。
图2~图4中变量fw、Qo、C_Oil、C_Liq分别为单井含水率、日产油量、产油量贡献和产液量贡献,变量后数值代码代表井号,脚标_1、_2代表上层、下层。图2为断鼻端部P
图2中P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牙刷状油藏井下窜流注水方法,解决弱边水层与强边水层一起合采时,因存在比较严重的层间干扰,而使弱边水层水驱油效率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伟,未经董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9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铜棘轮效应的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滚轮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