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9837.5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1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33 | 分类号: | G09G3/3233;G09G3/32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像素 驱动 电路 显示装置 终端 | ||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发光器件、使能单元、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以及第七晶体管(T7);
其中,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使能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使能单元的第二端输入电源电压Vdd,所述使能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所述使能单元的第四端接收工作电压Vi,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接收第一使能信号EM[N+3],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接收第一扫描信号Scan[N],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灰度数据电压Vdata信号,所述第一使能信号EM[N+3]和所述第一扫描信号Scan[N]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源级接收所述灰度数据电压Vdata,所述使能单元的第一端为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且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的输入信号为第二使能信号EM[N],所述使能单元的第三端为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漏级的连接点;
当所述发光器件发光时,流经所述发光器件的饱和电流与所述电源电压Vdd和所述灰度数据电压Vdata相关,所述第一使能信号EM[N+3]与所述第二使能信号EM[N]依序排列且不重叠,在复位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所述第一使能信号EM[N+3]为低电平,所述第二使能信号EM[N]为高电平;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一使能信号EM[N+3]为高电平,所述第二使能信号EM[N]为低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能单元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以及存储电容(C1);
其中,所述使能单元的第一端为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所述使能单元的第二端为所述存储电容(C1)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源极的连接点,所述使能单元的第四端为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漏级;
所述存储电容(C1)的正极端连接电源电压Vdd与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源极的连接点,所述存储电容(C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端的连接点;
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漏级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漏级和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漏级的连接点,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漏级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源级和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源级的连接点,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漏级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正极;
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的输入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Scan[N];
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的输入信号为第二扫描信号Scan[N-1],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漏级连接工作电压V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使能信号EM[N+3]为高电平且所述第一扫描信号Scan[N]为低电平时,则所述第一晶体管(T1)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晶体管(T2)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输入的信号为灰度数据电压,且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漏级和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级的连接点的电压值不等于所述灰度数据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Scan[N-1]为低电平时,所述第六晶体管(T6)为导通状态,所述存储电容(C1)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晶体管(T3)和所述第六晶体管(T6)放电,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和漏极悬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98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品聚类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共享经济模式的利益分配商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