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1260.1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艺樊;王慧彗;蔡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东明 |
主分类号: | B02C18/10 | 分类号: | B02C18/10;B02C18/16;B02C18/18;B02C1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于 建筑 垃圾 回收 快速 打碎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使用刀片和同步带动建筑垃圾运动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快速彻底的打碎的一种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包括有底板、安装杆、打碎箱、固定板、第一导轨、第一导套、第一螺杆、第一压块、安装板、第一轴承座、转杆等;底板上右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上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打碎箱。本发明达到了使用刀片和同步带动建筑垃圾运动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快速彻底的打碎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据有关资料介绍,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吨。
目前在对垃圾进行打碎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采用将建筑垃圾放入打碎机内进行绞碎,但是目前的打碎方法都是采用将建筑垃圾放入在容器内然后进行一个或者一排刀片的绞碎,所以这样存在的问题时效率很低,也就是说,只有刀片这个活动件来对建筑垃圾进行打碎存在无法对垃圾进行彻底完全的打碎。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使用刀片和同步带动建筑垃圾运动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快速彻底的打碎的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来克服目前对建筑垃圾的打碎方法存在使用刀片运动对建筑垃圾进行打碎不能做到快速彻底的缺点。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对建筑垃圾的打碎方法存在使用刀片运动对建筑垃圾进行打碎不能做到快速彻底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使用刀片和同步带动建筑垃圾运动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快速彻底的打碎的一种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建筑垃圾快速打碎设备,包括有底板、安装杆、打碎箱、固定板、第一导轨、第一导套、第一螺杆、第一压块、安装板、第一轴承座、转杆、斜块、打碎刀、第一齿轮、电机和第二齿轮,底板上右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上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打碎箱,底板上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套,第一导套左侧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旋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螺纹孔配合,第一螺杆右端旋转式连接有第一压块,第一导套右侧上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内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连接有转杆,转杆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斜块,斜块下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打碎刀,转杆上侧连接有第一齿轮,安装板内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电机,电机下侧的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轴承座和盖板,转杆中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盖板,盖板盖住打碎箱。
优选地,还包括有手摇升降装置,手摇升降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转轴、转轮、传动条、转盘和摇把,第一导轨左侧设有手摇升降装置,固定板左侧上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导轨左侧上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前侧旋转式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转轮,转轮之间连接有传动条,传动条右侧连接在第一导套上,下侧转轴前侧连接有转盘,转盘前侧旋转式连接有摇把。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螺母、第二螺杆和第二压块,第一连接板前侧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内旋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与第一螺母配合,第二螺杆右端旋转式连接有第二压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东明,未经蔡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1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水库人工坝体与煤柱坝体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下一篇:车载显示屏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