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指纹识别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2652.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8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麦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K9/00;G06F3/0354;G06F21/32;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指纹识别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指纹识别区的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液晶即液态晶体,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它既像液体一样能流动,又具有晶体的某些光学性质,液晶于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者REINITZER发现,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液晶分子的排列有一定顺序,且这种顺序对外界条件,诸如温度、电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它的光学性质,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但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没有设置握持装置,也没有相关的支撑结构,使得使用过程中手部疲劳,且没有专用的触控设施,手指的触控不能进行细微的操作,很容易产生误操作,且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正面,影响美观同时降低了设备整体的美观。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带有指纹识别区的触控显示面板,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指纹识别区的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指纹识别区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指纹识别模块和背板,所述显示屏下端设有背板,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在显示屏上,所述显示屏侧边的中部设有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嵌入设置在显示屏上,所述显示屏表面设有电容式触摸屏,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紧密贴合在显示屏上,所述电容式触摸屏底部设有LED显示器,所述LED显示器紧密贴合在电容式触摸屏上,所述显示屏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显示屏上,所述底板下端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中部设有指纹采集元件,所述指纹采集元件嵌入设置在指纹识别模块上,所述指纹采集元件下端设有数据处理芯片,所述数据处理芯片与指纹采集元件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背板中部上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背板上,所述转轴下端设有笔帽,所述笔帽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笔帽底部设有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卡接设置笔帽上,所述背板外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背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笔靠近笔帽的一端设有触控笔头,所述触控笔头固定连接在触控笔上,且触控笔的触控笔头卡合设置在笔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右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活动连接在背板上,且把手呈小写的“N”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左右侧均设有强力磁铁,所述强力磁铁嵌入设置在背板上,所述强力磁铁呈“圆环”状设置,且强力磁铁微突出于背板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顶部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嵌入设置在指纹识别模块上,且所述保护层采用陶瓷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外壳右侧边缘中部,且指纹识别模块嵌入设置在外壳上,且该指纹识别模块呈“矩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表面经过亲肤打磨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带有指纹识别区的触控显示面板,背板右侧设有把手,把手活动连接在背板上,把手可实现在背板所在平面垂直翻转的效果,且把手呈小写的“N”状设置,笔帽与转轴活动连接,且笔帽底部设有触控笔,触控笔卡接设置笔帽上,把手可以在背板所在平面上翻转九十度,方便在使用设备的时候握持设备,且该触控笔顶端的笔帽与背板活动连接,故而可以支起形成支架,使得使用者得以解放双手,且背板上设有两个圆环形强力磁铁,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固定,进一步加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设计使用不方便的不足,且该触控笔可以去下作为手写笔使用,这样就使得该设备的使用更加合理与便捷,解决了现有的设计不能进行细微操作的不足,另外,该种带有指纹识别区的触控显示面板将指纹设备模块放置在背板边缘,这样不会占用正面屏幕的空间,同时大拇指在右边操作也符合我们现在的使用习惯,且使得这个设备更加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背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麦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麦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26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