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2727.4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力伟;王跃;宋成才;高见;朱召军;王建强;徐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新奥龙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52;C02F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13120 | 代理人: | 王丽巧 |
地址: | 065099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龙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废液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危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所产生的废液中往往含有油类物质,这类废液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行排放,传统的沉降处理方法不能分离出废液中的油类物质,而现有的处理含油危废液的装置主要是除油池,但是除油池的除油效果不理想,尤其对含泥量较大的泥水废液分离效果较差,并且除油池采用的加药剂的方法为在废液管直接添加药剂,由于废液流速高,药剂从废液管添加后不能与废液充分接触反应,且反应后产生的絮团在废液流动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下分散成碎块,不利于絮团的对有害物质的吸收排出,除油不彻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药剂与含油危废液反应不充分,对含油危废液除油不彻底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自下而上分别为混合反应部和渣液分离部,所述混合反应部位于所述罐体底部,所述混合反应部底部与用于注入废液和空气的溶气释放部连通,所述混合反应部侧壁设有能够注入药剂的进药口,所述混合反应部通过位于顶部的开口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渣液分离部位于所述罐体上部、且内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罐体侧壁内侧,所述渣液分离部设有出渣口和清液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渣液分离部下部设有清液出口、上部设有废渣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渣液分离部顶部设有渣液分离装置,所述渣液分离装置包括刮泥板和驱动所述刮泥板的电机,所述刮泥板设置在所述槽体顶部、且紧贴所述槽体上沿,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刮泥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板为长条状,长度方向中部位置垂直连接一段直杆,所述支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均匀分布在所述罐体侧壁内侧的电加热盘管。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清液分离管道,所述清液分离管道下端连接所述清液出口、上端固定在所述罐体上沿。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反应部侧壁的进药口设置喷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清液分离管道上端连接清液收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沿外侧设置废渣收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反应部为两个对扣的锥型,位于下方的锥型底部连通溶气释放部,位于上方的锥型顶部开设与罐体连通的开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采用废液经溶气释放部气化后进入混合反应部与药剂发生混合化学反应替代原来的管道内直接加药剂进行反应,避免了生成的絮团在流体剪切力的作用下碎成小块,进而影响絮团对油类危废物质的吸收,且絮团不易碎,产生的渣液分离效果好;采用喷淋方式添加药剂,药剂与废液反应更加充分;絮团在罐体内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加热装置的加热,破坏油类危废物质的表面张力,使其从溶液中分离开,达到更彻底的除油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含油危废液处理设备的;
图3为图1中主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主体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罐体;2-混合反应部;3-加热装置;4-刮泥板;5-溶气释放部;6-电机;7-清液分离管道;8-清液收集装置;9-废渣收集装置;10-进药管;11-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新奥龙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廊坊新奥龙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2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连接两条电缆的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连接器、电池和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