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4245.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6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辉;王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5/44 | 分类号: | C08G65/44;C08G65/4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物 制备聚苯醚 两相介质 共聚合 残留金属催化剂 氧化剂 苯酚类单体 表面活性剂 二甲基苯酚 加工性能 介电常数 介质损耗 可调控性 离心过滤 市场应用 制备过程 聚苯醚 水介质 侧链 分液 催化剂 沉淀 | ||
1.一种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将2,6-二甲基苯酚和式(Ⅰ)结构所示的苯酚类单体在油/水两相介质中于10℃~60℃下,通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共聚合反应4小时~24小时,待氧化共聚合反应结束后,经静置分液、沉淀和洗涤得到式(II)结构所示的聚苯醚共聚物;
式(Ⅰ)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R1为氢、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4的氨基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氧基,R2为氢、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4的氨基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至4的烷氧基,且R1和R2不同时为甲基;
式(II)中的R1、R2分别与式(Ⅰ)中R1、R2具有相同的含义;所述的聚苯醚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96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相为甲苯、氯仿、硝基苯或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油/水=5~100:1(体积比),氧化共聚合反应中各原料的摩尔比组成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催化剂为铜化合物与胺化合物络合的铜胺络合物,或者为锰化合物与胺化合物的锰胺络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甲胺、乙胺、2-羟基乙胺、2-甲胺基乙胺、正丙胺、环丁胺、叔丁胺、1,4-丁二胺、1-羟基丁胺、正戊胺、1,5-戊二胺、环戊二胺、正己胺、4-异丙基环己胺、1,4-环己烷二胺、3-甲氧基己二胺、苄基胺、1,6-己二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胺络合物中氮原子与铜离子的摩尔比值为2~8;
所述锰胺络合物中氮原子与锰离子的摩尔比值为2~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化合物选用氯化铜、溴化铜、硫酸铜、硝酸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锰化合物选用氯化锰、溴化锰、碘化锰、碳酸锰、醋酸锰、硝酸锰、硫酸锰、磷酸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化合物选用甲胺、乙胺、2-羟基乙胺、2-甲胺基乙胺、正丙胺、环丁胺、叔丁胺、1,4-丁二胺、1-羟基丁胺、正戊胺、1,5-戊二胺、环戊二胺、正己胺、4-异丙基环己胺、1,4-环己烷二胺、3-甲氧基己二胺、苄基胺、1,6-己二胺、1,8-辛二胺、4-异丙基-1,3-苯二胺、二胺基二苯砜、二胺基二苯醚、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乙二胺四乙酸、N-取代基咪唑、N,N,N’,N’-四甲基-1,3-二胺基-1-乙基丙烷、N,N,N’,N’-四乙基-1,3-二胺基-1-甲基丙烷、1,3-二胺基丙烷、N,N,N’,N’-四甲基-1,3-二胺基丙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油/水两相介质中制备聚苯醚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是氧气、空气或由氧气和惰性气体以各种比例(氧气体积比例大于0)混合的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42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醚基三烷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聚芳醚酮粗品的后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