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条对格裁剪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5316.0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H7/00 | 分类号: | D06H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张海兵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裁剪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条对格裁剪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条格服装生成中,裁剪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导入CAD版图并将面料拉进裁床裁剪区域;对所述面料进行三点定位后,移动裁头至当前裁片的第一个预设匹配点;判断所述裁头的红外线指示器的红点是否与当前裁片的第一个预设匹配点重合,若是,标记所述预设匹配点为匹配点;否则,移动所述裁头至与所述预设匹配点重合的位置并标记为匹配点。本发明在裁剪之前通过匹配条格点方式,调整裁床电脑里裁片的位置,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并且裁剪完之后不需要再进行人工裁剪,减少生产流程步骤,提高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裁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条对格裁剪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服装厂在生产有条格衬衫的过程中,由于衬衫部分裁片的条纹和条格做出来需要对齐,一般部分裁片裁割出来的裁片会大一些,通过人工将需要有条有格要求的裁片进行匹配,然后进行人工修剪。
目前的人工电剪刀裁剪,先使用唛架纸在条格面料上,将需要的匹配点进行匹配,然后使用针固定唛架纸和面料防止唛架纸移位,然后再进行修剪,这样效率低,精度差。目前的机器裁剪使用裁头空跑方式观察红外线指示器的红点,红点运行的轮廓线是否与唛架纸的轮廓线重合进行裁剪,空跑占用时间久,唛架纸与面料之间要求不能移动。在面料进入裁剪去之前进行全景拍照的方式,幅宽比较大,面料拍出来的照片周围会扭曲变形,进裁剪区域前将CAD调整好,要求面料在送进裁剪区域过程中不能产生偏移,真空吸附过程中,条格面料也需要保持不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比较难做到面料保持不变的。
公开号为CN103433960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激光式对条对格精细排布工艺。它的工艺步骤依次包括选料、技术准备、送料、一次对条对格、熨烫、二次对条对格、检查、排料划样、裁剪。本发明采用了先进的激光定位对条对格以及二次校验技术。其精确的定位方式是根据激光能够定向发光,即只朝一个方向射出光线、且光束的发射度极小的原理。该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其精确的定位技术以及采用二次对条对格方式使得铺布过程中每层面料能够对条对格,保证面料经纬丝向的重合度,有效地提高了布匹在排料划样中的良品率,又通过在两次对条对格过程中安排熨烫这一工序,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在未成衣前,提高了布匹的质量。该发明需要多次对条对格,操作麻烦,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条对格裁剪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条格服装生成中,裁剪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条对格裁剪方法,包括步骤:
导入CAD版图并将面料拉进裁床裁剪区域;
对所述面料进行三点定位后,移动裁头至当前裁片的第一个预设匹配点;
判断所述裁头的红外线指示器的红点是否与当前裁片的第一个预设匹配点重合,若是,标记所述预设匹配点为匹配点;否则,移动所述裁头至与所述预设匹配点重合的位置并标记为匹配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标记所述预设匹配点为匹配点后,判断所述匹配点是否为当前裁片的最后一个匹配点,若是,移动裁头至下一个裁片的第一个预设匹配点;否则,移动裁头至当前裁片的下一个预设匹配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若所述红点与所述预设匹配点不重合,在所述裁头移动到所述预设匹配点后,将当前裁片根据所述裁头的位移进行对应的位移或者旋转。
进一步地,当前裁片以当前裁片的第一个匹配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角度θ的计算公式如下:
θ=arctan(y2-y1)/(x2-x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5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