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熔分炉炉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7369.6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行波;裴芬;谢善清;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2 | 分类号: | F27D1/02;F27D1/04;F27D9/00;C21B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熔分炉 炉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炼技术领域,涉及熔分炉炉顶的结构改造,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熔分炉炉顶结构。
背景技术
直接还原铁DRI化学成分稳定,有色杂质元素含量少,可用作冶炼优质钢的原料,但由于DRI是在低于其软化温度下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的,原矿石中所含的脉石仍然存在其中,直接用于冶炼生产会造成冶炼炉况恶化、冶炼成本的大幅增加、生产效率降低,解决的办法就是将DRI进行渣铁分离,方法之一就是熔分。
目前,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些高能耗行业迫切需要实行高效和节能的燃烧技术,熔分炉目前采用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蓄热室内热交换过程大致如下:在排烟阶段,烟气流经蓄热体后将显热储存在蓄热体中,加热蓄热体;在燃烧阶段,空气(或者煤气)流经蓄热体时被加热,余热被重新带回炉内。
由于熔分炉采用蓄热室烧嘴燃烧,经过预热之后的高温空气和高温煤气,通过熔分炉侧墙上的烧嘴进入炉内燃烧,由于火焰的热辐射,炉顶的温度很高,最高可以到1700℃,炉顶结构的稳定对整个冶炼过程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数现有熔分炉炉顶的结构耐温性能差,且易损坏,导致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熔分炉炉顶结构,将炉顶砖与冷却装置进行组合使用的方式,保证熔分炉运行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熔分炉炉顶结构,包括:炉顶横梁、吊挂装置和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炉顶横梁的下方,且通过所述吊挂装置与所述炉顶横梁相连;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装置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凹槽,通过所述凹槽连接有炉顶砖;多个所述冷却装置采用缩径间隙相连,防止填充在所述缩径间隙中的浇注料掉入所述熔分炉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间隔处设有预留螺栓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冷却装置设有4-8个所述吊挂装置,每个所述吊挂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杆,其中,所述螺杆的下端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预留螺栓孔相连,上端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炉顶横梁相连,使得所述炉顶结构的温度低不易损坏且结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通道为蛇形盘管,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带走所述炉顶砖的热量,保证炉顶砖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蛇形盘管采用四通道式设置,且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炉顶砖为凸字形的耐火砖,包括:相连的砖体和凸台部,其中,所述凸台部设置于所述砖体的上部,且镶嵌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部包括: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或者所述倒梯形与矩形结合的异形,其中,所述倒梯形镶嵌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缩径间隙为所述倒梯形或异形形成的区域,在所述区域内设有含碳浇注料,用于导热与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炉顶横梁设置于所述熔分炉的炉侧立柱上,所述螺杆的上端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炉顶横梁的翼缘板孔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由铸钢或者铜整体浇铸形成;所述炉顶结构用于平顶炉和拱顶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熔分炉炉顶结构,将炉顶砖与冷却装置镶嵌在一起,吊挂装置设置在上部的冷却装置中,增强了所述炉顶结构的耐温性能,使得所述炉顶结构的温度低不易损坏且结构稳定,保证熔分炉运行的稳定性;
2)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熔分炉炉顶结构,工作层采用耐火砖,能够适应炉温高于1500℃的炉型,并且寿命长;
3)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熔分炉炉顶结构,既可以用于平炉顶,也可以用于拱顶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冷却装置的炉顶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冷却装置的炉顶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四个冷却装置的炉顶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四个冷却装置的炉顶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炉顶砖的凸台部异形结构示意图。
其中,炉顶砖1、凸台部1-1、砖体1-2、冷却装置2、间隔2-1、冷却通道2-2、螺栓3-1、螺杆3-2、炉顶横梁4、翼缘板4-1、预留螺栓孔5、含碳浇注料6、进水口7、出水口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7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十字形布局的管式加热炉
- 下一篇:一种坭兴陶窑炉的扬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