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电力铺设用快速接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7526.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洋 |
主分类号: | H01R43/033 | 分类号: | H01R43/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电力 铺设 快速 接线 | ||
本发明公布了室内电力铺设用快速接线器,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上开放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互铰接的接线头,四个半圆槽中的两个分别构成通孔A和通孔B,且通孔A的轴线竖直向下,通孔B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在筒体的中部安装有与筒体内壁螺纹配合的旋转支架,旋转支架的末端连接有手柄,缠绕块靠近旋转支架中心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通孔B的轴向相同的弧形凹槽,在限位块与弧形凹槽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开有限位槽。本发明避免了人工直接用手指进行缠绕线圈时效率低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小工人在使用老虎钳转动线芯时对线芯外壁造成损痕,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是指室内电力铺设用快速接线器。
背景技术
在接线时通常需要专业的电工进行操作,首先将所选连接的线缆剥皮,裸露出足够长的部分用于两条线缆之间的相互缠绕,再将裸露的一根线缆顺时针螺旋紧密缠绕在另一根线缆上;操作时,为节省时间,电工通常采用手指直接进行线缆的缠绕,但时常出现缠绕不够紧密,相互搭接的线缆容易出现松动,还有采用老虎钳替代手指,对线缆进行缠绕,线缆之间能够实现紧密缠绕,但在老虎钳的螺纹在旋转拧紧时会对裸露的线头部分的外壁造成损伤,一旦在烫锡或是胶布包裹不充分时,在潮湿的室内或是高温的室外环境,线缆的接头部分很容易受外界水汽或是其他导电物质的影响,造成整个布线系统的短路,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室内电力铺设用快速接线器,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室内电力铺设用快速接线器,包括上下两端开放且其内壁上设有螺纹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上开放端活动设置有两个相互铰接的接线头,在一个接线头的上开有两个半圆形槽,两个接线头闭合时,四个半圆槽中的两个分别构成通孔A和通孔B,且通孔A的轴线竖直向下,通孔B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在所述筒体的中部安装有与筒体内壁螺纹配合的旋转支架,旋转支架贯穿筒体的下端部,且旋转支架的末端连接有手柄,旋转支架之间内部对称设置有缠绕块和限位块,缠绕块靠近旋转支架中心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通孔B的轴向相同的弧形凹槽,在限位块与弧形凹槽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开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通孔A相对应。本发明工作时,将需要接头的线缆剥取外壁上的绝缘皮后裸露出线芯A、线芯B,分别插入通孔A和通孔B中,通孔B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因此由通孔B通过的线芯B呈倾斜状进入到筒体内部,且线芯B的外壁与旋转支架上的缠绕块外壁接触,而缠绕块靠近旋转支架中心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线芯B可在弧形凹槽内自由滑动,并且线芯A垂直进入筒体内部,且与限位块侧面上开设的限位槽配合,限位槽可为线芯A提供支撑,方便由通孔B进入的线芯B快速缠绕在由通孔A进入的线芯A上;当两个线芯深入筒体内一定距离时,即线芯A上的线芯缠绕圈数达到国标GB50303-2002规定的最小值时,转动手柄使得旋转支架开始转动,使得缠绕块与限位块开始旋转缠绕,线芯A固定不动,限位块与缠绕块以该线芯A为转轴,线芯B保持其倾斜状态,开始在弧形凹槽的辅助下绕线芯A的外壁螺旋缠绕,直至线芯A上的线芯缠绕圈数达标,即停止旋转支架的转动;然后转动接线头,使得两个接线头与筒体分离,两个接线头铰接,在接线头与筒体分离时,两个接线头分别于线芯A、线芯B分离,方便后续工艺中对线头的烫锡和包裹;本发明在避免人工直接用手指进行缠绕线圈时效率低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小工人在使用老虎钳转动线芯时对线芯外壁造成损痕,快速实现线缆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同时保护线芯不受损。
在所述接线头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两个接线头与筒体的上开放端螺纹连接。作为优选,将接线头与筒体设为螺纹连接,方便在两个线芯相互缠绕后,线头与本装置的快速分离,加快连接的速度,同时,螺纹连接还能使线芯在相互缠绕时防止线缆也随之转动,避免造成整个布线系统的连接不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洋,未经周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7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