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S/PA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7817.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汪济奎;王文琪;应杰;郁航;丁伟杰;李悦;袁翔;刘洪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25/14;C08F212/08;C08F220/36;C08G6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沈履君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s pa6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PS/PA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己内酰胺88‑91%,苯乙烯8‑11%,改性活化剂0.2‑1%,自由基聚合引发剂07‑0.1%,阴离子聚合引发剂0.15‑0.2%,阴离子聚合活化剂0.5‑0.7%;以己内酰胺、苯乙烯为单体,加入改性活化剂和自由基引发剂60‑75℃反应24小时后,升高温度至130‑150℃减压蒸馏1小时除去混合液中残留的小分子和水。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减压蒸馏反应20分钟,最后加入阴离子聚合活化剂,迅速混合倒入模具,在170℃反应一个小时得到尼龙6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低吸水性、高冲击韧性等优点,且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PS/PA6(聚苯乙烯/尼龙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低吸水率高冲击韧性的PS/PA6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A6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自润滑性和耐腐蚀性等,但是存在吸湿性强、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等缺点。特别是吸水性较高而影响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电性能,不能满足高湿度和高压条件下的绝缘要求和耐水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PS的突出特性是电绝缘性、疏水性、价格便宜,此外还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较好的刚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主要缺点是比较脆、冲击强度低等。PA6与PS有较好的互补性。但是,PA6是极性高分子,PS是非极性的,两者若直接共混会因为相容性较差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在众多的刚性链/柔性链的聚合物组合中,PS/PA6的相容性最差。目前,对于PS/PA6合金,最常见的改善相容性的方法是在熔融共混的过程中加入相容剂,例如常用的相容剂PS-g-PA6,PS-b-PEO,PS-co-GMA等,但是对于PS/PA6的熔融共混,所需的加工温度较高,能耗高,且粘度很大,流动性差,不利于加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缺陷,本发明通过加入改性活化剂,在己内酰胺溶液中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生成含活性基团的PS,之后加入再继续进行PA6的阴离子聚合,提高了PS/PA6的相容性。与传统的在PA6、PS共混时添加大分子相容剂相比,本发明制备的PS/PA6复合材料相容性、分散性(达到纳米级别)更优异,且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量来控制PS的分子量。本发明步骤简单,是一种高效新颖且可大批量生产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PS/PA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己内酰胺、苯乙烯,改性活化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活化剂为原料。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其总量满足100%。
所述的改性活化剂为2-甲基-2-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
所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的阴离子聚合活化剂为甲苯-2,4-二异氰酸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PS/PA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新型PS/PA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烧瓶A中加入己内酰胺单体,130-150℃熔融,减压蒸馏30分钟后,温度降至60-75℃并通氮气保护;
(2)在步骤(1)中得到的熔融己内酰胺中按比例加入苯乙烯、改性活化剂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反应24小时得到淡黄色粘稠的混合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升温至130-150℃,减压蒸馏1小时除去残留的小分子和微量的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7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