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极群排列入壳整耳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7846.9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3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极群排 列入 壳整耳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群排列入壳整耳工艺,其改变传统的工艺,包括夹取工序、排列工序、装夹工序、整耳工序、脱壳工序、转移工序、装夹工序和入壳工序,其通过利用在气动手指上套设齿轮,利用齿轮与齿条配合,使气动手指发生旋转,每次气动手指夹取一组极群输送后,齿条会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使气动手指下一次夹取极群输送过程中,少旋转180度,使极群呈现正、负极性串联,并且在排列完成后的极群装入夹具的过程中通过整耳组件同步对极群组中极群的极耳进行排列修整,解决了极群全自排列、整耳、入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极群入装夹具的流水线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极群排列入壳整耳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蓄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落后生产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蓄电池行业的生产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开发先进的自动化蓄电池生产设备。现有铅酸蓄电池极群组装夹具是由人工操作,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在装夹具过程中会出现损伤两侧极板和隔板造成电池短路或微短路,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已成为蓄电池行业提升产品质量的一大瓶颈,制约了蓄电池产品质量的提升。
在专利号为CN20391091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群组装夹具机构,主要包括:极群输送线、X方向、Y方向、移动底座、手指夹、推杆、电机、A气缸、B气缸、丝杆、夹具、极群组等,A气缸横向移动将夹具推到位,手指夹将极群组首次装入夹具中,手指夹往回移动的同时推杆也随之移动,推杆移动至夹具正上方时下降将极群组推入至夹具到位,每装完一格夹具后X方向或Y方向整体移动一格的距离,极群组可以前后、左右不同方向装入至夹具中,180度旋转手指夹满足了极群组正、负极性串联装夹具要求,每个夹具装完后被送至夹具存放板上,右侧的空夹具向左移动,实现了蓄电池极群组自动装夹具,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机构精度,提升了蓄电池产品质量。
但是,其在利用手指夹旋转对极群组进行180度的换向过程中,结构复杂,还需要额外设置旋转气缸带动手指夹180度旋转,浪费动力,且在极群入装夹具后,需要对入装的极群的极耳进行排列修整,使极群在铸焊过程中,极耳能有效的被汇流排焊接,而在上述的中国专利中,并未对装入夹具内的极群的极耳同步进行修整,仍需额外设置整极耳机构对其进行修整,工作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群排列入壳整耳工艺,其改变传统的工艺,通过利用在气动手指上套设齿轮,利用齿轮与齿条配合,使气动手指发生旋转,每次气动手指夹取一个极群输送后,齿条会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使气动手指下一次夹取极群输送过程中,少旋转180度,使极群呈现正、负极性串联,并且在排列完成后的极群装入夹具的过程中通过整耳组件同步对极群组中极群的极耳进行排列修整,解决了极群全自排列、整耳、入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极群入装夹具的流水线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极群排列入壳整耳工艺,包括:
步骤一,夹取工序,极群由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至其输出端处,由位于输出端处上方的第一伸缩气缸带动气动手指下降夹取该极群,完成夹取后,第一伸缩气缸回缩;
步骤二,排列工序,完成极群夹取后的所述气动手指由第一行走车带动沿第一轨道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所述气动手指上套设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的配合,使气动手指旋转,所述气动手指移动至承载板的上方,释放夹取的所述极群,该极群竖直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之后排列机构回复到第一输送机构上方,在此过程中,排列机构通过步进组件驱动承载板向前步进一段位移,之后,气动手指再次夹取一个极群,并将该极群再次放置在承载板空出的位置上,并与前一极群成中心对称,如此重复,只至完成一组电池所需极群的排列;
步骤三,装夹工序,一组电池所需的完成排序工作的六组所述极群成一字排列于所述承载板上,位于极群上方的第二伸缩气缸带动装夹组件下降,夹取区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极群的外侧,夹紧气缸推动夹板将所述极群夹紧,之后第二伸缩气缸回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沂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7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片引脚装置及发声器件
- 下一篇:一种防爆防腐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