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8388.0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钊;蒲文鹏;吴秀伟;阮燕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调蓄池 净化水 第一模块 雨水处理 滤池 雨水处理系统 处理区域 雨水花园 生态树 存储备用 顺次连接 雨水泵站 雨水管网 雨水流向 提升泵 | ||
1.一种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种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蓄池、用于处理区域内雨水的第一模块和用于处理区域外雨水的第二模块,包括调蓄池、用于处理区域内雨水的第一模块和用于处理区域外雨水的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生态树池和雨水花园,所述生态树池和所述雨水花园均与所述调蓄池连接,所述第二模块包括沿雨水流向顺次连接的雨水管网、雨水泵站、滤池提升泵和滤池,所述滤池与所述调蓄池连接;
收集汇水区内的雨水,将所述雨水分为区域内雨水和区域外雨水,将所述区域内雨水通入所述第一模块中进行处理,得区域内净化水,将所述区域外雨水通入所述第二模块中进行处理,得区域外净化水;
将所述区域内净化水和所述区域外净化水通入所述调蓄池中进行存储备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树池包括设于第一路面之下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底端开口,所述池体内设有用于栽种树木的自然土部以及环绕所述自然土部、且沿重力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介质土层、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二砾石层和所述第三砾石层中的砾石粒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三砾石层内设有收集净化雨水的第一穿孔盲管,所述自然土部上设有树皮覆盖层,所述树皮覆盖层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路面,所述第一穿孔盲管与所述调蓄池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土部呈倒圆台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面上设有用于截留雨中悬浮物的透水铺装层,所述第一路面下设有第四砺石层,且所述第四砾石层内设置有收集过滤雨水的第二穿孔盲管,所述第二穿孔盲管与所述调蓄池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置树皮层的顶面至所述第一路面的距离为150mm-25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包括溢流井以及环绕所述溢流井、且沿重力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二介质土层、第五砾石层、第六砾石层和第七砾石层,所述第五砾石层、所述第六砾石层和所述第七砾石层中的砾石粒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七砾石层内设有用于收集净化雨水的第三穿孔盲管,所述第三穿孔盲管与所述调蓄池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土层的顶端设有用于栽种植物和蓄水的下凹面,所述溢流井的井口的水平面位于相邻第二路面与所述下凹面的最低点水平面之间,且所述溢流井的底端设有溢流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与所述第二路面之间设置有路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二路面8cm-12cm,且所述井口的水平面高于所述下凹面的最低点水平面12cm-18c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述溢流井的井口上设有镂空井盖。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中的所述滤池替换为超磁分离设备或高密度沉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未经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83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段式多功能蓄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