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mulink模型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8673.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2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代康伟;张骞惠;单继政;刘旺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0 | 分类号: | G06F8/3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mulink 模型 之间 建立 连接 关系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mulink模型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建立第一模型的输出接口与预先定义的第一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第二模型的输入接口与预先定义的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预设的、包含有第一全局变量与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配置文件,建立第一全局变量与相应的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第一全局变量与相应的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第一模型的输出接口和第二模型的输入接口的连接关系。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少连线错误的发生,且不必用户手动连线,减少了建立模型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mulink模型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
如图1所示,目前在Simulink仿真中,模型之间使用直接的信号线或BUS(总线)实现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型。但随着模型的复杂度增加,模型之间接口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手动连线容易造成连线的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imulink模型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信号线实现模型之间的连接时易发生连续错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Simulink模型之间建立连接关系的方法,包括:
建立第一模型的输出接口与预先定义的第一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建立第二模型的输入接口与预先定义的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预设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所述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配置文件,建立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模型的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二模型的输入接口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所述第二全局变量对应关系的配置文件,建立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包括:
建立一文本文件;
在所述文件本件中定义一函数;
根据预设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所述第二全局变量对应关系的配置文件,在所述函数中,通过赋值语句将所述第一全局变量赋值给相应的所述第二全局变量,建立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全局变量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全局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模型的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二模型的输入接口的连接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模型和所述第二模型的调用之间插入所述函数的调用,建立所述第一模型的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二模型的输入接口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在建立所述第一模型的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二模型的输入接口的连接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最新的文本文件和与所述最新的文本文件时间最近的历史文本文件;
对比所述最新的文本文件与所述历史文本文件,确定两者区别。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模型与所述第二模型的连接关系发生错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8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芒果酸料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冰箱及基于智能冰箱食品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