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印迹搅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0617.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9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唐吉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黄丽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印迹 搅拌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印迹搅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分子印迹搅拌棒包括表面硅烷化的含铁芯玻璃搅拌棒和覆于玻璃搅拌棒上的分子印迹涂层,制备方法包括将克伦特罗溶解于甲醇中,加入甲基丙烯酸,聚合后加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并超声,将玻璃搅拌棒置于混合溶液中在氮气气氛和水浴加热下反应,形成分子印迹涂层,得到分子印迹搅拌棒。该分子印迹搅拌棒可用于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有利于简化检测步骤,降低基质干扰,提高检测效率、检测准确度及灵敏度,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科研价值、实际运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及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分子印迹搅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β-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化学合成的苯乙醇胺类物质,能显著增加动物的瘦肉率、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进而降低成本。人食用β-兴奋剂含量较高的动物组织后,会出现肌肉颤动、肌痛,甚至恶心、头晕目眩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在所有动物源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此类药物。国外,欧盟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规定了动物组织中克伦特罗的MRL。但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且可获取的有20多种。部分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同时逃避政府监管和法律处罚,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其它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这给动物养殖过程以及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常规检测和日常监管带来极大挑战。因此,研究建立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筛选技术和确证方法,为提高检测效率、改进监控手段提供技术支撑,对于监控饲料、养殖环节和动物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饲料、动物性食品以及生物材料中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分析方法主要有免疫筛选方法和仪器确证方法。免疫筛选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等。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筛选速度快、便于在线实时分析和移动分析,缺点是定量不够准确或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定性分析结果。仪器分析方法有液相色谱(LC)、毛细管电泳(CE)、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等。其中,LC-MS/MS作为一种检测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可靠性强的检测平台被广泛的应用于饲料、动物组织、毛发、血液以及动物尿液中β-受体激动剂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仪器检测的主要优点是分析结果精确度高,缺点是操作技术要求高,对于生物样品基质需要复杂的前处理。在质谱分析过程中,样品基质效应对确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在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的前沿课题之一。现代分析科学所面临的样品趋于复杂化,对样品前处理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前处理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快速简单、无溶剂或少溶剂等。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液液萃取、索氏提取、柱层析等都需要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且操作繁琐,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虽可以很好的浓缩和净化样品,但处理复杂生物样品中的痕量组分时选择性不高。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一种将分析物高效萃取富集于微体积的聚合物或有机溶剂中,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无(少)溶剂、易于与其它技术在线联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polymers,MIP)是指将待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进行预组装,再与交联剂共聚得到的聚合物。除去目标分子后,聚合物中形成与目标分子空间互补并具有预定作用位点的“空穴”,因此对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有“记忆”效应,能够高选择性地识别复杂样品中的印迹分子。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技术(MIP-SPME)是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的特点与固相微萃取技术集于一体,实现了复杂样品中结构类似化合物的选择性分离与富集。这种微萃取技术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有纤维固相微萃取、管内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等不同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