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袋栽菌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0901.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3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章礼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维得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6 | 分类号: | A01G18/66;A01G18/6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12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袋栽菌包 |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杏鲍菇袋栽菌包,包括生菌包和菌包带,所述菌包带和所述生菌包相连通,所述菌包带和所述生菌包之间设有通气道,所述通气道一侧设有贯穿所述菌包带的输气管,所述通气道另一侧设有用于喷射空气的针管,所述针管位于所述生菌包的一侧,所述生菌包另一侧设有水分收集袋,所述水分收集袋一侧设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上设有若干个进孔所述针管朝向所述进孔,所述生菌包上设有供杏鲍菇生长的透气孔。在培养过程中间部减少冷凝水珠的产生,延长菌包菌丝培育周期,且同时,设置的透气孔使得出菇整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高质高产菌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杏鲍菇袋栽菌包。
背景技术
“弱菌丝”指菌包接种后,菌丝长势纤弱稀淡,培养后期,又逐渐回复变浓白,但仍然能够比较明显的辨认出来。“弱菌丝”菌包培养过程中间部(中间部是指菌包培养过程中,位于菌包内的中间部位)常伴有大量冷凝水珠,菌包上部pH值高于中部和底部,菌包肩部和底部培养料发酸、发臭,中部料香或不香不臭,剖袋发现大多数“弱菌丝”菌包肩部菌丝纤弱,使得菌包菌丝培育周期延长,出菇不整齐,产量大幅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杏鲍菇袋栽菌包,以解决“弱菌丝”菌包培养过程中间部常伴有大量冷凝水珠,导致菌包菌丝培育周期延长,出菇不整齐的技术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杏鲍菇袋栽菌包,包括生菌包和菌包带,所述菌包带和所述生菌包相连通,所述菌包带和所述生菌包之间设有通气道,所述通气道一侧设有贯穿所述菌包带的输气管,所述通气道另一侧设有用于喷射空气的针管,所述针管位于所述生菌包的一侧,所述生菌包另一侧设有水分收集袋,所述水分收集袋一侧设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上设有若干个进孔,所述针管朝向所述进孔,所述生菌包上设有供杏鲍菇生长的透气孔。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
额外设置有电动气泵,电动气泵主要是产生空气流,将电动气泵产生的空气流输入输气管内,输气管将空气流导入通气道内,通气道内的空气流从针管喷射至生菌包内,空气流穿透生菌包内的培养基,带走培养基植料内水汽,由于针管是朝向进孔的,空气流动方向是指向透气膜的,因此,在风带走的水汽集中在透气膜上时,水汽经透气膜上的进孔进入水分收集袋内,水分收集袋将水分进行收集,而杏鲍菇从透气孔中生长出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透气膜表面集中的水汽逐渐形成水分时,水分在风的吹的作用下,经透气膜的进孔进入水分收集袋,这一方面减少了培养基植料内的水分,保持杏鲍菇正常的生长。
进一步,所述生菌包内侧上设有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生菌包内壁之间形成流水通道。长出的杏鲍菇穿过薄膜,再穿过生菌包表面进行生长,而薄膜虽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碍了杏鲍菇的生长,因为,要生长的杏鲍菇必须穿过薄膜,再穿过生菌包表面才能生长,这样,杏鲍菇就要穿过两层阻碍的物件,增加了杏鲍菇的抗压能力,而薄膜与生菌包内壁之间的流水通道,可存储外界水分,外界水分经透气孔进入流水通道内,为生菌包内部增加湿度。
进一步,所述流水通道与所述水分收集袋两侧连通。流水通道积累的水分在越积累越多的情况下,形成了水流,流入至水分收集袋内,经水分收集袋的进孔进入生菌包内,增加生菌包内的水分;另一方面,在针管吹风将生菌包内水分集中在水分收集袋时,水分形成水流,向水分收集袋的两侧流动,并流入至薄膜与生菌包内壁之间的流水通道内,而该流水通道由于与生菌包的透气孔连通,因此,该流水通道的水流会经透气孔流出生菌包外,该水流一方面可作为用于清洗生菌包,另一方面,水流与外界的空气相接触,并形成水蒸气,增加整个培养生菌包的培育房的湿度,当外界湿度过大时,经透气孔又进入生菌包内,保持生菌包内的湿度。
进一步,所述水分收集袋采用橡胶制作而成。其弹力很好,水分收集袋是粘接在生菌包内侧壁上的,水分收集袋是用于收集生菌包内多余的水分,因此,其面积可随着收集的水分量而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维得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维得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