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4058.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0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切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5002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体 感应 锁孔 照明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线技术在测速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产品已运用红外线技术能够实现车辆测速、探测等研究。红外线应用速度测量领域时,最难克服的是受强太阳光等多种含有红外线的光源干扰。外界光源的干扰成为红外线应用于野外的瓶颈。针对此问题,这里提出一种红外线测速传感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能够为多点测量即时速度和阶段加速度提供技术支持,可应用于公路测速和生产线下料的速度称量等工业生产中需要测量速度的环节。
红外技术已经众所周知,这项技术在现代科技、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科技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红外传感系统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按照功能能够分成五类:
(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
(2)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
(3)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4)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
(5)混合系统,是指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红外传感器根据探测机理可分成为:光子探测器(基于光电效应)和热探测器(基于热效应)。
红外传感器已经在很多领域拥有人体感应。
现有的锁一般都不配备自己的照明系统,用户晚上回家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经常找不到钥匙孔在哪里,往往需要另外准备照明装置才能准确的将钥匙插入钥匙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锁孔照明系统包含锁本体、照明模块、亮度传感器、人体传感器、控制模块、继电器和电源模块;
所述照明模块为环形灯管,设置在锁本体的锁孔处,将锁本体的锁孔包围在其内;
所述亮度传感器用于感应锁本体所在处的环境亮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人体传感器用于感应锁孔距离人体之间的距离,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供电;
所述照明模块通过继电器和所述控制模块电气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和亮度传感器、人体传感器、电源模块电气相连;
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亮度传感器感应锁本体所在处的环境亮度,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步骤2),人体传感器感应锁孔距离人体之间的距离,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步骤3),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锁孔距离人体之间的距离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3.1),如果锁孔距离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步骤3.1.1),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锁本体所在处的环境亮度和预设的亮度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3.1.1.1),如果锁本体所在处的环境亮度小于等于预设的亮度阈值,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继电器处于联通状态,使得照明模块工作;
步骤3.1.1.2),如果锁本体所在处的环境亮度大于预设的亮度阈值,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使得照明模块不工作;
步骤3.1.2),如果锁孔距离人体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使得照明模块不工作。
作为本发明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亮度传感器的型号为PIC96337 KODENSHI。
作为本发明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电源模块采用纽扣型电池CR2032。
作为本发明基于人体感应的锁孔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人体传感器采用红外传感器。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设计简单,使用方便;
2. 能够自适应的打开和关闭,方便用户插入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切思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切思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门与地坎间的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