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hMYB36基因在提高植物黄萎病抗性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4321.8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利;阚家亮;杨郁文;张保龙;陈天子;凌溪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20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hmyb36 基因 提高 植物 黄萎病 抗性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赋予植物黄萎病抗性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赋予植物黄萎病抗性的
背景技术
棉花黄萎病为土传病害,可造成蕾、铃的大量脱落,发病严重时脱落成光杆,甚至死亡,使棉花减产20~60%,是中国棉花生产最主要病害。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只能依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简桂良等, 2003;张保龙等,2012)。但我国近年来推广的棉花新品种多为感病或耐病,抗病品种的匮乏,致使该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简桂良等, 2003)。黄萎病抗性资源主要存在于亚洲棉和海岛棉等野生种质资源,但由于回交选择和杂交障碍,很难直接利用。
我国的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
黄萎病严重威胁棉花、番茄等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已经成为农作物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发掘和推广抗黄萎病能力强的品种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抗黄萎病资源缺乏,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主要限制。我国现存棉花品种资源中高抗黄萎病的资源多为海岛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杨梅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显一体扭力扳手检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