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动汽车的转换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5880.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汪国军;黄少峰;吴升;吕东冬;朱立山;翟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一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刘兵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动汽车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新能源车载DC-DC电源一般都是单向工作,主要是将动力电池高压电转换成蓄电池低压电,目前主流电路有双管正激拓扑、移相全桥拓扑(如图3),这些拓扑虽然电路结构简单,但是效率低、工作频率不高,体积大并需要额外散热等缺点,越来越不满足汽车主机厂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出现多级拓扑结构的DC-DC电源,该电路前级使用BUCK电路,将一定范围的动力电池电压转换成一定的直流输出电压,后级电路将直流输出电压使用全桥电路转换成隔离的给蓄电池充电的直流输出电压,该电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效率,减少了体积。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加,这样的电路无法逐渐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能够实现电源转换电路的双向通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载电源的转换电路只能够单向导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可以包括:
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高压端口输入的高压的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的直流电或将接收到的低压的直流电转换成高压的直流电并通过高压端口输出;
电压转换单元包括:
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一电感器,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高压端口的正极端口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感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高压端口的负极端口连接;
整流单元,整流单元包括:
第一整流模块,第一整流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第六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第二电感器,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连接;
第二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包括:第七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和第十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低压端口的正极端口连接,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十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与低压端口的负极端口连接,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第三电感器,第三电感器的第二端与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连接;
互感器,互感器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感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的第十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的节点连接;
处理器,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九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十场效应管的栅极与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用于:生成用于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交替导通的第一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和第二PWM信号。
可选地,转换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设置在电压转换单元和高压端口之间,用于检测高压端口的电流大小;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判断高压端口的输入电流是否大于转换电路的最大允许输入电流;在判断输入电流大于最大允许输入电流的情况下,断开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可选地,处理器可以进一步用于:生成用于控制第三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和第十场效应管的第三PWM信号和控制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和第九场效应管的第四PWM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一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一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5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龙果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定频准谐振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