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5976.7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飞;周瑜;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B3/00 | 分类号: | B81B3/00;B81C1/00;G01H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韩金明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孔 两端部位 敏感结构 第二电极 第三电极 第一电极 质点振速 制备 测量 热传导效应 热传递路径 有效截面积 平行设置 特有结构 响应特性 有效抑制 低频段 硅衬底 矩形状 热传导 弯曲状 微间距 减小 平直 | ||
1.一种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硅衬底上形成有桥孔,桥孔的一侧上设有第一电极,桥孔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电极、第三电极,桥孔上方设有第一薄丝、第二薄丝,第一薄丝、第二薄丝平行设置且保持微间距,两个薄丝的一端均与第一电极连接,两个薄丝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第三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
第一薄丝、第二薄丝的结构均为,薄丝的两端部位呈弯曲状,薄丝的中间部位呈平直的矩形状;薄丝中间部位的宽度、厚度大于薄丝两端部位的宽度、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薄丝的两端部位呈S形状或呈“几”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薄丝中间部位的薄丝宽度为1μm—2μm,厚度为0.1μm—0.3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薄丝两端部位的薄丝宽度为0.2μm—0.8μm,厚度为0.02μm—0.08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薄丝两端部位的S形状或“几”字形状的整体宽度大于3μ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薄丝和第二薄丝之间设有1根或多根薄丝,所说1根或多根薄丝与第一薄丝、第二薄丝平行设置,结构与第一薄丝、第二薄丝相同。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硅衬底上依次沉积绝热层和支撑层,其中,绝热层位于支撑层的下方;
步骤2:进行第一次涂胶、光刻和显影,定义出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一敏感层,第一敏感层即薄丝的两端部位;
步骤3:依次蒸发淀积黏附层和第一敏感层,其中,黏附层位于第一敏感层的下方;
步骤4:剥离光刻胶,形成相应的敏感结构;
步骤5:进行第二次涂胶、光刻和显影,定义出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的第二敏感层,第二敏感层即薄丝的中间部位;
步骤6:蒸发淀积第二敏感层,剥离光刻胶,形成相应的敏感结构;
步骤7:进行第三次涂胶、光刻和显影,定义质点振速测量敏感结构的桥孔结构;
步骤8:进行干法刻蚀,刻蚀去掉未被光刻胶覆盖的支撑层和绝热层;
步骤9:对硅衬底进行异性湿法腐蚀,形成桥孔结构;
步骤10:进行划片、引线键合及封装,得到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对第二敏感层采用高温退火工艺进行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59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肼计量罐自动控制喂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陶瓷基板结构及切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