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S矩阵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6050.X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叶梅;叶虎年;杨新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0 | 分类号: | G01N2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矩阵 成像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循环S矩阵成像系统,包括光源(1)、透明载物片(2)、编码模板(5)、二维微动平台(4)、采样窗口(6)、光学镜头(7)、单元探测器(8)、AD转换器(9),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1)和透明载物片(2)位于编码模板(5)一侧,光学镜头(7)和单元探测器(8)依次位于编码模板另一侧,采样窗口(6)位于光学镜头(7)和编码模板(5)之间,编码模板能够在二维微动平台(4)驱动下进行移动,单元探测器的敏感面位于光学镜头焦点上,单元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经过AD转换器(9)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10)进行处理,以便得到重构图像;
所述编码模板由镀覆在透明基板上的金属薄膜构成,金属薄膜上具有0和1构成的M行N列小孔阵列,其中0为不透光小孔,1为透光小孔;
所述M行N列小孔阵列由R阶循环S矩阵构成,
所述采样窗口为P行Q列的矩形窗口,P×Q=R,
当R=3、7、15、35时,M=P,N=(P×Q)+(Q-1);
当R=15、35、63、255、511、1023时,所述M行N列小孔阵列中,M=2P-1,N=2Q-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S矩阵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R阶循环S矩阵,
R=3时,首行为101,采样窗口尺寸P×Q=1×3或P×Q=3×1;
R=7时,首行为1110100,P×Q=1×7或P×Q=7×1;
R=15时,首行为000100110101111,P×Q=3×5或P×Q=5×3;
R=35时,首行为00100110101000010011101111100011101,P×Q=7×5或P×Q=5×7;
R=63时,首行为:
00000100001100010100111101000111001
0010110111011001101010111111,
P×Q=9×7或P×Q=7×9;
R=225时,首行为:
P×Q=9×25或P×Q=25×9;
以下字符对应关系:以八进制0、1、2、3、4、5、6、7分别表示二进制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R=511时,首行为:
P×Q=7×73或P×Q=73×7;
P×Q=33×31或者P×Q=31×33。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循环S矩阵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包括设置步骤和采样步骤,其特征在于:
(1)设置步骤:
将光源、透明载物片、样品置于编码模板一侧,光学镜头和单元探测器依次置于编码模板另一侧,单元探测器位于光学镜头焦点上,采样窗口位于光学镜头和编码模板之间并且贴近编码模板,待测目标置于光源和编码模板之间放在透明载物片上,单元探测器通过光学镜头对准编码模板,待测目标、采样窗口和单元探测器固定;
当编码模板上的小孔为亚波长尺寸时,待测目标与编码模板的距离为近场距离;
(2)采样步骤:
编码模板沿X方向负向移动,移动步长为小孔阵列两相邻元素间距,每移动一次,单元探测器对采样窗口下的编码模板的相应二维区域采样,形成一维行向量光信号,送往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将一维行向量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
计算机可以再借助压缩感知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进行图像重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60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