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的气体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7057.3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7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戈肖鸿;俞正寅;庞俊;戴华;张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宋丽荣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传感器 制造 方法 以及 由此 | ||
1.一种气体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硅衬底(1)上生长第一介质层(11),在第一介质层(11)上涂第一光刻胶(12),在第一介质层(11)上的保护区域内对硅衬底(1)进行第一次光刻和硅刻蚀,产生硅突出平台(8),所述硅突出平台(8)具有坡度而具有矩形的顶部边缘(81)和底部边缘(82);
S2,在硅突出平台(8)上淀积作为热反射层的第一金属薄膜层(2),在第一金属薄膜层(2)上进行第二次光刻和第一金属薄膜层(2)刻蚀,得到矩形的金属反射层图形(14),该金属反射层图形(14)位于顶部边缘(81)的内部;
S3,在硅衬底(1)和第一金属薄膜层(2)上淀积第二介质层(3),在硅突出平台(8)的第二介质层(3)上淀积作为加热电阻层的第二金属薄膜层(4),在第二金属薄膜层(4)上进行第三次光刻和第二金属薄膜层(4)刻蚀,得到加热电阻图形(15);
S4,在第二介质层(3)和第二金属薄膜层(4)上淀积第三介质层(5),在覆盖硅突出平台(8)的第三介质层(5)上淀积作为气敏电阻电极层的第三金属薄膜层(6),在第三金属薄膜层(6)上进行第四次光刻和第三金属薄膜层(6)刻蚀,得到气敏电阻电极层叉指图形(16);
S5,在第三介质层(5)和第三金属薄膜层(6)上涂覆第五光刻胶(13),在第三金属薄膜层(6)上进行第五次光刻,得到矩形的气敏电阻区图形(17),而第三介质层(5)上的第五光刻胶(13)保留,该气敏电阻区图形(17)位于金属反射层图形(14)的内部;
S6,在剩余的第五光刻胶(13)和第三金属薄膜层(6)上淀积第四金属薄膜层(7),该第四金属薄膜层(7)为氧化物气敏材料层;
S7,利用溶剂将第三介质层(5)上的第五光刻胶(13)去除,在第三金属薄膜层(6)上的气敏电阻区图形(17)的区域留下第四金属薄膜层(7),其它区域的第四金属薄膜层(7)随第五光刻胶(13)的去除而被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1)为N型或P型硅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介质层(11,3,5)为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金属薄膜层(2,4,6)为TiW、Ti、或Pt;所述第四金属薄膜层(7)为SnO2、ZnO、或TiO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介质层(11,3,5)的厚度介于0.1微米到2微米之间;所述硅突出平台(8)的厚度介于0.5微米到2微米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金属薄膜层(2,4,6)的厚度介于10纳米至2微米之间;所述第四金属薄膜层(7)的厚度介于0.1微米至2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积通过PECVD、PVD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图形(15)和气敏电阻电极层叉指图形(16)分别由若干平行间隔开的条状连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图形(15)和气敏电阻电极层叉指图形(16)的条纹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S8,在真空,或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气氛下对整个结构退火。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气体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薄膜层(4)及其加热电阻图形(15)组成所述气体传感器的加热电阻(Rh),第三金属薄膜层(6)及其气敏电阻电极层叉指图形(16)组成叉指结构作为所述气体传感器的电极,第四金属薄膜层(7)作为所述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电阻(Rs),以通过加热电阻(Rh)对该传感器电阻(Rs)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0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