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防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8630.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菏泽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2 | 分类号: | F23K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燕丽 |
地址: | 27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煤管 落煤管 内夹层 锅炉 防堵装置 送风口 上端 下端 邻近 满负荷运行 侧面连接 倾斜布置 竖向布置 运行效率 侧管壁 接口管 上端处 吹散 堵煤 粉煤 风管 管壁 结团 落煤 送风 连通 两边 侧面 | ||
一种锅炉防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落煤管下方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落煤管下端与下煤管邻近上端处的上侧相连,使得落煤管与下煤管连通。下煤管上端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下煤管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邻近下煤管上端的下侧管壁上有第一送风口,与第一送风口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有内夹层,该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内夹层与下煤管内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采用本装置,可避免结团堵煤故障,确保锅炉能满负荷运行,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锅炉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运行时,煤粉首先从落煤管上端进入并落在落煤管与下煤管相交的拐弯处,再借助风管和引风机将煤粉吹向下煤管的下端,最后通过落煤接口管,进入锅炉的燃烧室内。由于煤粉中含有10%以上的水分,当煤粉从落煤管上端下落到下煤管并输送到落煤接口管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结团现象,使得在落煤管与下煤管相交的拐弯处、和落煤接口管内,常常出现结团堵煤故障。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防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锅炉防堵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锅炉防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落煤管下方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落煤管下端与下煤管邻近上端处的上侧相连,使得落煤管与下煤管连通。下煤管上端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在安装状态下所述风管上端与锅炉送风机构相连,风管下端伸入下煤管内。下煤管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其特点是邻近下煤管上端的下侧管壁上有第一送风口,与第一送风口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有内夹层,该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内夹层与下煤管内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所述内夹层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内夹层的纵向两边均有与直径线平行的第一外折边,所述内夹层的邻近下煤管一端有与直径线垂直的第二外折边,所述内夹层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分别借助第二外折边和第一外折边与下煤管的内侧面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夹层下端的中心与落煤管下端相应的向下延伸线对应。
本发明所述的落煤接口管的下侧管壁外侧有贯通其总长的外夹层,所述外夹层的上端和纵向两边均与落煤接口管的外侧面连接在一起,且外夹层与落煤接口管外侧面间有用于送风的第二间距;外夹层的上端有与所述第二间距连通的用于将煤粉播撒开来的第二送风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垫的设置,煤粉在气垫的作用下,会朝着锅炉的燃烧室方向运动,从而杜绝了煤粉在拐弯处结团堵塞,确保了锅炉的满负荷运行,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采用本装置,可避免结团堵煤故障,确保锅炉能满负荷运行,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锅炉下煤通道防堵输送装置包括呈竖向布置的落煤管4,落煤管4下方设置有呈倾斜布置的下煤管7,落煤管4下端与下煤管7邻近上端处的上侧壁相连,使得落煤管4与下煤管7连通。下煤管7上端设置有用于将进入下煤管7内的粉煤吹散的风管3,安装状态下所述风管3上端通过管道与锅炉的送风机构相连,风管3下端伸入下煤管7内。下煤管7下端连有落煤接口管8。在邻近下煤管7上端的下侧管壁上加工有第一送风口1,与第一送风口1相应的管壁内侧一段设置有内夹层6,该内夹层6的上边和纵向两边均与下煤管7的内侧面焊接在一起,且内夹层6与下煤管7内侧面间留有用于送风的第一间距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菏泽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菏泽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8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站锅炉排烟余热的深度回收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燃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