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性能优异的35kV中间连接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9133.4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涂锋;高天元;张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市深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8 | 分类号: | H02G15/188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张恒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形连接件 应力管 导电连接管 中间连接件 安全性能 应力层 应力锥 绝缘层 一体成型的 边沿部位 传统产品 电缆附件 接线状态 两端管口 屏蔽层 圆弧形 放电 共挤 绝缘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电缆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性能优异的35kV中间连接件,具有采用共挤工艺一体成型的管形连接件本体,管形连接件本体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应力层、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应力层包括内设在管形连接件本体两端管口部位的应力锥和内设在管形连接件本体中间部位的应力管,在接线状态下应力管的内部装有导电连接管,所述应力管的长度大于导电连接管长度的1.5倍,所述应力锥和应力管的端口边沿部位均设计为圆弧形;本发明较传统产品大大提高了绝缘强度,在放电安全性方面也更优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性能优异的35kV中间连接件。
背景技术
中间连接件是一种重要的电缆附件,常用于两段输电电缆之间的过渡连接,在高压输电方面,对中间连接件的绝缘性和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制造工艺方面,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逐步包胶生产工艺,即先模压应力锥和应力管---再注射绝缘层---最后包敷外屏蔽层,生产过程中,应力锥、应力管和外屏蔽层均由手工操作,操作中对中间连接件内腔造成污染,包胶生产工艺中需要采用高温高压成型,这种工艺对中间连接件的粘连性也会有造成一定影响,降低中间连接件的绝缘强度;此外,绝缘层表面容易出现与屏蔽层复合不良或包敷时裹住气体,形成高压对地空气间隙;
在应力锥和应力管设计方面,现有的中间连接件应力锥和应力管的端口边沿均被设计成直角形式,这种结构容易发生尖角放电现象,造成安全事故,此外,在应力管的设计方面,现有中间连接件内部应力管的长度一般在导电连接管长度的1-1.5倍之间,这种长度的设计在安装输电电缆时导电连接管的安装位置容易距离应力管其中一端过进,使该端应力管的绝缘隔离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中间连接件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安全性和绝缘性不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层绝缘强度高、应力层绝缘隔离效果好的35kV中间连接件。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安全性能优异的35kV中间连接件,具有采用共挤工艺一体成型的管形连接件本体,管形连接件本体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应力层、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应力层包括内设在管形连接件本体两端管口部位的应力锥和内设在管形连接件本体中间部位的应力管,在接线状态下应力管的内部装有导电连接管,所述应力管的长度大于导电连接管长度的1.5倍,所述应力锥和应力管的端口边沿部位均设计为圆弧形。
本发明所述的管形连接件本体为两端对称结构,所述屏蔽层的两端端口为向内收拢的圆台型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管形连接件本体的共挤成型先后顺序为应力层、屏蔽层和绝缘层。
本发明具备的优势在于:
1、采用共挤技术,并以应力层、屏蔽层和绝缘层的先后顺序注射成型,保证了管形连接件本体内腔的清洁性,全过程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管形连接件本体内腔因手工操作造成的污染,此外,应力层、屏蔽层和绝缘层高压高温成型,排气顺畅,产品密致无间隙和微观的气泡,绝缘强度较传统工艺生产的中间连接件提高30%;
2、应力锥和应力管的端口边沿部位设计为圆弧形,使中间连接件内部的电场分布更加趋于均匀,局部放电更能保障,电性能优异;
3、将应力管的长度延长至导电连接管长度的1.5内以上,扩大了应力管内部的安装空间,避免了因安装失误造成的导电连接管与应力管其中一端管口距离过近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安装示意图。
图中:1-管形连接件本体,2-应力层,3-绝缘层,4-屏蔽层,5-应力锥,6-应力管,7-导电连接管,8-输电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市深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黄石市深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9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