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0558.7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5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博;乔晓勇;朱万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孙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拉深双动压料 拉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由一个上模,一个下模,一个压边圈组成,闭口拉深的方式存在的问题有:
1、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零件,拉深深度和高低差比较大的零件,闭口拉深带来了开裂起皱的风险。
2、增加了模具制造难度和调试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主体和上内压边圈,所述上内压边圈设置在所述上模主体上,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主体、下外压边圈和下内压边圈,所述下外压边圈和下内压边圈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主体上,所述下内压边圈位于所述下外压边圈之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内压边圈连接有上氮气缸,所述下内压边圈连接有下氮气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外压边圈连接有机床顶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内压边圈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主体上设有控制上内压边圈运动范围的上锁止气缸,所述下模主体上设有控制下内压边圈运动范围的下锁止气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降低拉深带来了开裂起皱的风险,降低了模具的制造难度和调试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的上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的下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的下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主体11和上内压边圈12,所述上内压边圈12设置在所述上模主体11上,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主体23、下外压边圈22和下内压边圈21,所述下外压边圈22和下内压边圈21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主体23上,所述下内压边圈21位于所述下外压边圈22之内。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内压边圈12连接有上氮气缸,所述下内压边圈21连接有下氮气缸24。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外压边圈22连接有机床顶杆。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内压边圈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模主体11上设有控制上内压边圈12运动范围的上锁止气缸,所述下模主体23上设有控制下内压边圈21运动范围的下锁止气缸25。
如图1至图3所示,上内压边圈12同上模主体11导向,下外压边圈22和下内压边圈21分别同下模主体23导向;上内压边圈12和下内压边圈21分别由上氮气缸、下氮气缸24提供压力源,下外压边圈22由机床顶杆提供压力源。上下内压边圈的压力源大小不同,可以控制板料在成形过程中的接触顺序,保证材料流动平缓;上下压边圈闭合和分离过程,通过锁止气缸控制上下压边圈的运动,防止在闭合和打开过程中,氮气缸的作用力破坏零件;新的结构对传统拉深区域没有影响,可以增加刺缺口或者刺破等工艺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开口拉深双动压料的双动拉延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1)解决了传统闭口拉深带来的开裂起皱问题,降低了实际的拉深深度,开创了一种新的拉深结构。
(2)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平均材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降低了生产成本,零件合格率与同类零件相比提高5个百分点。
(3)新的结构模具设计较传统模具结构设计更为紧凑,可以显著降低下模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05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合金盒形零件热拉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模具钣金成型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