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和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1402.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郁杨;安丽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28 | 分类号: | G06F17/28;H04M1/7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胡丽莉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声 传译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和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包括:在通话开始时,获取通话对方语言;采集本地的第一语音信息,根据第一语音信息获取本地语言;根据本地语言和通话对方语言,将第一语音信息翻译成第二语音信息,第二语音信息对应通话对方语言;将第二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为通话对方持有的移动终端,使得可以无需借助第三方机器或第三方翻译机构,用较低成本实现同声传译,有利于满足通话双方对同声传译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简称“同传”),亦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演讲者的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会场或剧场中配备专门用来进行翻译的电声系统。译员们将演讲词或台词同步译成不同语种,通过电声系统传送,席位上听众可自由选择语种进行收听。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上在举办各类大型会议、论坛、峰会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翻译方式。目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现有的同声翻译通常借助外部通讯设备连接第三方翻译中心,建立多方语音会议,通过第三方翻译人员在电话会场中同声翻译。因需聘请第三方翻译机构,且需借助多方语音设备,造成翻译成本高,对设备要求高;而且难以满足在通话过程中,通话双方对同声传译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和移动终端,使得可以无需借助第三方语音设备或第三方翻译机构,用较低成本实现同声传译,有利于满足通话双方对同声传译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同声传译方法,包括:
在通话开始时,获取通话对方语言;
采集本地的第一语音信息,根据第一语音信息获取本地语言;
根据本地语言和通话对方语言,将第一语音信息翻译成第二语音信息,第二语音信息对应通话对方语言;
将第二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为通话对方持有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获取模块,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发送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在通话开始时,获取通话对方语言;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语音信息;
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语音信息获取本地语言;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本地语言和通话对方语言,将第一语音信息翻译成第二语音信息,,第二语音信息对应通话对方语言;
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二语音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为通话对方持有的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1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回收装置及扫地系统
- 下一篇:种子带编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