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改善LNG瓶体应用性能的管路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2321.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4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友;徐跃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银利来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2 | 分类号: | F16K1/32;F16K31/60;F16K41/02;F17D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盛唯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6 | 代理人: | 李晓贝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接头 瓶体 管路布置结构 出液截止阀 低温截止阀 管路分配器 供液管路 应用性能 增压管路 增压阀 稳定性要求 产品应用 管路布置 绝热性能 人为失误 有效解决 垂直端 连接管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LNG瓶体应用性能的管路布置结构,其包括用于与供液管路和增压管路连接的连接管,还包括三通接头、管路分配器、出液截止阀、低温截止阀和增压阀;连接管用于与增压管路连接的一端,依次与低温截止阀和增压阀连接;连接管用于与供液管路连接的一端与三通接头的垂直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另外的两端分别与管路分配器、出液截止阀连接。本发明用以有效解决原管路布置方式存在的不足问题,具有良好的改善瓶体绝热性能、降低作业强度及免除人为失误等现象,保证满足产品应用性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的管路布置与应用性能,特别是涉及车用LNG液化天气燃气瓶中一种用于改善LNG瓶体应用性能的管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保证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应用性能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是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保证应用性能稳定、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现有汽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的自增压管路系统,是从内筒前端开设出液口,在出液口处焊装过渡弯管从外筒端引出后联接到自增压器装置,使进入管路中的液体在自增压器装置中气化后,以气体状态回到瓶体后保证瓶体内压力的持恒及供液要求。因原增压管路布置在内筒前端时,包括开设出液口、出液管与过渡弯管制作、绝热保温处理等存在繁杂的工艺技术过程,以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都将对产品应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以此对原管路布置方式提出改进与创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LNG瓶体应用性能的管路布置结构,用以有效解决原管路布置方式存在的不足问题,具有良好的改善瓶体绝热性能、降低作业强度及免除人为失误等现象,保证满足产品应用性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改善LNG瓶体应用性能的管路布置结构,布置于LNG瓶体前端的外部,包括用于与供液管路和增压管路连接的连接管,还包括三通接头、管路分配器、出液截止阀、低温截止阀和增压阀;所述连接管用于与增压管路连接的一端,依次与低温截止阀和增压阀连接;所述连接管用于与供液管路连接的一端与三通接头的垂直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另外的两端分别与管路分配器、出液截止阀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路分配器通过短接管与三通接头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液截止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体的上方设置有阀盖;第一阀体内设置有贯通的连接通道,且连接通道内设置有阀芯;所述第一阀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手轮,第一阀杆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阀盖和第一阀体,与连接通道内的阀芯连接,用于驱动阀芯转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低温截止阀包括第二手轮、压帽、第二阀杆、活门座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内设置有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第二手轮与第二阀杆的上端连接,压帽通过密封圈与第二阀杆密封连接,且压帽的下端与第二阀体连接;活门座的上端外壁螺纹连接在压帽的下端内部,活门座的上端内部与第二阀杆周向限位并滑动连接,第二阀杆的下端与活门座之间形成密封的气室,活门座的下部与第二阀体形成位于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之间的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有利于解决原增压管路布置在内筒前端时,包括开设出液口、出液管与过渡弯管制作、绝热保温处理等工艺要求高,以及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对产品应用性能及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的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路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液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温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银利来容器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银利来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2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