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行易失性存储器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3664.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1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田星星;李龙龙;焦来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G06F12/0871;G06F12/088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行 易失性 存储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行易失性存储器的控制方法,可解决传统串行易失性存储器使用时需要固定地分配地址和长度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动态分配操作、动态释放操作、基于动态分配的写操作、基于动态分配的读操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串行性易失性存储器的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对串行易失性存储器使用之前需要固定地分配数据存取地址和长度问题。本发明将串行易失性存储器以页的方式访问,并按照页的方式去分配、访问和管理,有效提高了串行易失性存储器使用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行易失性存储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追捧功能更丰富、价格更便宜、体积更小巧的产品,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在实现功能需求的时候较多时候会面临CPU资源不足的问题,具体地说,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 RAM)资源 和I/O管脚(Input and Output Pins)资源尤其不足。
串行易失性存储器(Serial Volatile-Memory, SVM)是一种通过SPI(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总线)、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 通用异步收发器)等串行总线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掉电数据丢失的数据存储介质,它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系统临时缓存,存储系统临时数据。串行易失性存储器具有无读写次数限制、封装体积小、I/O管脚需求少、功耗低和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由于系统资源匮乏而需要对资源进行拓展的系统中。采用串行易失性存储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省系统RAM资源和I/O管脚资源。
然而,使用串行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系统临时数据,由于采用串行总线,其访问方式不能采用并行易失性存储器的间接寻址方式。传统的技术方案大都是在系统使用之初,采用固定分配数据存取地址和长度的方式,因此对于串行易失性存储器没能做到足够灵活地使用,当面对更为复杂的应用场景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系统的需求。如何恰当地控制和使用串行易失性存储器,以适应更高的应用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串行易失性存储器的控制方法,可解决传统串行易失性存储器使用时需要固定地分配地址和长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行易失性存储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动态分配操作;
所述动态分配操作,用于分配串行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空间给应用层,具体包括:接收应用层对存储空间分配请求,从空闲的串行易失性存储器区域内动态地分配存储空间给应用层,更新空闲状态记录表和链式存储索引表,并返回关键记录信息;
步骤2:动态释放操作;
所述动态释放操作,用于接收应用层对存储空间释放请求,将已分配的空间释放到空闲的串行易失性存储器区域内,并根据已经释放的空间更新空闲状态记录表和链式存储索引表;
步骤3:基于动态分配的写操作;
所述基于动态分配的写操作,用于接收应用层的写操作请求,所述写操作请求包括写入数据缓存、写入数据缓存长度、动态分配操作时所返回的关键记录信息,通过对链式存储索引表表项和写入长度的查询和判断,将数据缓存以串行的方式写入到动态分配的存储空间中;
步骤4:基于动态分配的读操作;
所述基于动态分配的读操作,用于接收应用层的读操作请求,所述读操作请求包括需要读取的数据长度、存放读取数据的缓存、动态分配操作所返回的关键记录信息,通过对链式存储索引表表项和读取长度的查询和判断,将存储空间数据以串行的方式读取到数据缓存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3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