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变形检测及校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4204.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有;蔡定平;严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张素庆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车身 结构件 变形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变形检测及校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待检测车身放入到检测设备的夹具上,启动夹具开关,夹具自动夹紧车身,气缸推动电子位移传感器碰触待检测车身,自动检测车身的轮廓位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每个区域的变形量,合格区域用绿色显示数据,不合格用红色显示数据,操作工按复位键,把车身拿出来,拿在空中用木捶敲击车身不合格区域,从而进行校形;校形后再把车身放入在检测机上的夹具上;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车身合格为止。本发明具有能够快速检测出产品的变形量,检测一件产品只需1分钟,结合木捶敲击的整形方法,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车身结构件校形问题,为大批量生产铺平了道路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孔的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系统壳体深孔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车身结构件,由于产品轻薄,结构复杂,生产工艺中还需要进行热处理,压铸及热处理产生的变形,是生产工艺中最大的问题, 变形的快速识别与校形是生产中的瓶颈,是产量与品质的最大障碍。
传统的检测主要有仿形检具、三座标测量、3D扫描仪测量,这些测量的时间都非常长,测量一件产品往往需要30-60分钟,且难以与校形的工作结合起来,根本满足不了批量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卡刀现象,冷却效果好,能够保证孔径的精度,生产效率高的汽车安全带控制系统壳体深孔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变形检测及校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待检测车身放入到检测设备的夹具上,启动夹具开关,夹具自动夹紧车身,气缸推动电子位移传感器碰触待检测车身,自动检测车身的轮廓位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每个区域的变形量,合格区域用绿色显示数据,不合格用红色显示数据,操作工按复位键,把车身拿出来,拿在空中用木捶敲击车身不合格区域,从而进行校形;校形后再把车身放入在检测机上的夹具上;重复以上步骤,直到产品合格为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出产品的变形量,检测一件产品只需1分钟,结合木捶敲击的整形方法,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车身结构件校形问题,为大批量生产铺平了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变形检测及校形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把待检测车身放入到检测设备的夹具上,启动夹具开关,夹具自动夹紧车身,气缸推动电子位移传感器碰触待检测车身,自动检测车身的轮廓位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每个区域的变形量,合格区域用绿色显示数据,不合格用红色显示数据,操作工按复位键,把车身拿出来,拿在空中用木捶敲击车身不合格区域,从而进行校形;校形后再把车身放入在检测机上的夹具上;重复以上步骤,直到产品合格为止。
本发明能够快速检测出产品的变形量,检测一件产品只需1分钟,结合木捶敲击的整形方法,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车身结构件校形问题,为大批量生产铺平了道路。
申请人又一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发明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未经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4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