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蝉棒束孢及中药材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5962.3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于瑞莲;周玉磊;陆宸;卫梦婷;郭瑞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强红刚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蝉棒束孢 中药材 人工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蝉棒束孢及中药材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该蝉棒束孢菌的保藏号CGMCC No 13684,将该菌株经斜面活化培养、种子培养和固体栽培培养步骤,可获得大量中药材蝉花孢梗束。本发明蝉棒束孢产孢子能力极强,提供的人工栽培方法简单易行,能获得与自然山林采集的中药材蝉花一样的孢梗束,有效解决了野生蝉花药材短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工分离的野生中药蝉花菌种蝉棒束孢,以及采用该菌种进行中药材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原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脉感染虫体为竹蝉的野生蝉花,称之为蝉花或大蝉草,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一带。我国对蝉花的认识和利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在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比冬草夏草的记载早了800年。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宋姚宽《西溪丛语》和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记载功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编纂的众多本草或药典中《中华药物大全》和《中华药海》、《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典籍中,对蝉花的药用多有记载。这些中药典籍中记载的虫草只有两个,一个是冬虫夏草,一个是蝉花,而冬虫夏草因花小虫体大而俗称小虫草,蝉花因花大虫体小而被称为大虫草,现在市面上比较热销的蛹虫草也就是虫草花,在中药典籍中根本没有记载,只作为普通食品食用。近年来,随着冬虫夏草资源枯竭,人工栽培因模拟生长条件困难,至今未有成功,价格直线上升,限制了其使用。
在中药药性分类上,蝉花甘;寒;无毒,归肺、肝经,性凉,冬虫夏草甘,平。归肺、肾经,性温。现在常见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均为热病,比较而言,蝉花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要优于冬草夏草。因此,作为古籍中记载的唯一可以替代冬虫夏草的蝉花,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市场价值,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市场上对蝉花的需求量为每年400吨以上。然而,由于蝉花生长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寄主昆虫,一年只能在梅雨季节有约20天采摘期,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全国野生蝉花每年的总产量一共只有25吨左右,这限制了蝉花大量使用。
目前,蝉花的人工培养主要分为二种形式:液体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和固体培养的蝉花子实体。蝉花菌丝体采用液体发酵方式完成的,一般只有3-4天左右完成,此法不依赖自然条件、生长周期短、污染少、产量较高,可较大批量生产。但因菌丝体和子实体在营养和药效成分上的明显差异,用菌丝体代替子实体应用存在天然缺陷。用作药材的蝉花必须有与野生蝉花外在形态、组织结构一致的孢梗束,这主要是采用生物固体发酵技术方法栽培,但现有的菌种在人工培养基上不易形成孢梗束,且存在孢子梗无分枝、孢子粉含量低、培养周期较长的缺点,因此栽培不易成功,无法药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分离的野生中药蝉花菌种蝉棒束孢,以及提供一种中药材蝉花的人工栽培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形成与野生蝉花外在形态、组织结构一致的孢梗束,有效解决了野生药材短缺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探索,最终从江苏省句容天王镇磨盘山区采集野生蝉花中药材,经菌种分离鉴定获得了一株产孢子能力极强的蝉棒束孢菌,发明人将其命名为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Y.R.L-3,同时于2017年2月20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CGMCC No 1368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涉及的高产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Y.R.L-3,具有如下特征和特性:
形态学特征:子实体呈黄褐色到褐色,外被大量白色粉状分生孢子,质地坚硬、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5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