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6673.5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3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何少雄;张建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成泰磁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4 | 分类号: | B22F3/14;B22F3/105;B22F1/00;B22F1/02;B22F9/24 |
代理公司: | 11578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 稀土 永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腐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硼氢化钠溶液碱化后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经处理得到纳米铁粉,将纳米铁粉分散于环己烷,再加入碱化的硼氢化钠溶液,经处理得到核壳结构的铁/钴纳米粉末,将纳米NdFeB粉末与纳米铁粉按混合,加入分散介质和表面活性物质,经过球磨得到磁性粉浆,将磁性粉浆处理得到硬磁粉末,将硬磁粉末与核壳结构的铁/钴纳米粉末混合后处理得到稀土永磁体材料,高温工作条件下钴可以保护铁粉不被氧化,提高永磁体材料防腐性能,在高温工作条件下,NdFeB粉末膨胀系数较小,提升了饱和磁通密度,使NdFeB粉末的居里温度提高,从而使得稀土永磁材料的工作温度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腐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永磁材料是将钐、钕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如钴、铁等)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压型烧结,经磁场充磁后制得的一种磁性材料。作为稀土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稀土永磁材料是支撑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功能材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稀土永磁分钐钴(Sm-Co)永磁体和钕铁硼(Nd-Fe-B)永磁体。其中SmCo磁体的磁能积在15~30MGOe之间,NdFeB系磁体的磁能积在27~50MGOe之间,被称为“永磁王”,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钐钴永磁体,尽管其磁性能优异,但由于其主要成分是储量稀少的稀土金属钐和稀缺昂贵的金属钴,这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Nd-Fe-B永磁材料主要是由稀土金属钕(Nd)、铁和硼等元素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而成的,从制备方法和工艺可分为烧结永磁和粘结永磁两大类。Nd-Fe-B系稀土永磁,其原材料较Sm-Co系稀土永磁材料资源丰富和廉洁,具有优异的磁特性,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国防与航天等领域,成为支撑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材料。
Nd-Fe-B永磁体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Nd2Fe14B化合物居里温度相对较低Tc=312℃左右,因而工作温度低,磁体的热稳定性差;二是磁体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较差;三是以此种化合物为基的磁体矫顽力也不够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Nd-Fe-B永磁体的应用。
因此,研制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性能问题的稀土永磁材料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稀土永磁材料防腐性能差,常用的永磁材料Nd2Fe14B化合物居里温度低,导致工作温度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防腐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腐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配制硼氢化钠溶液,向硼氢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得到碱化的硼氢化钠溶液,配制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保护下将碱化的硼氢化钠溶液滴加至硫酸亚铁溶液中,搅拌至无气泡产生,得到黑色悬浮液;
(2)将黑色悬浮液置于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处理,去除上层清液分离得到黑色沉淀物,将黑色沉淀物依次用水、无水乙醇洗涤3~5次后,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纳米铁粉;
(3)将30~35g纳米铁粉分散于100~120mL环己烷中,置于超声震荡机中超声处理后,过滤分离得到超声处理的铁粉,在烧杯中将超声处理的铁粉分散于120~150mL硫酸钴溶液中,向烧杯中加入60~80mL碱化的硼氢化钠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分散,直至无气泡产生,过滤分离得到湿粉末,将湿粉末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核壳结构的铁/钴纳米粉末;
(4)将纳米NdFeB粉末与纳米铁粉混合得到200~300g混合磁粉,向行星球磨机中加入混合磁粉和35~40mL油酸、30~35mL环己烷,球磨后,得到磁性粉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成泰磁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成泰磁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6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