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7116.5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4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谢丹;李林华;程先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消融 | ||
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针头(2)、针杆(3)、冷循环交换体(11)、冷循环密封体(12)、进水管(7)、出水管(8)、毛细管(4)和测温传感线缆(9),针头(2)设置在针杆(3)前端,针杆(3)内设置有毛细管(4),针杆(3)与设置在手柄(1)内的冷循环密封体(12)连接,毛细管(4)伸出针杆(3)的部分与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本发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喇叭口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台阶通孔,在毛细管穿入时更易于导入,避免毛细管这样的超薄壁零件在穿孔时未对准孔口,碰撞导致的弯折、破损,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喇叭口形灌入胶水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创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
背景技术
消融针并不是针,它是一根很细的射频能量输出电极。具体做法是:在B 超或CT引导下,把消融针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升到 60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
消融针因具有升温快、组织穿透性强、多点消融可同时进行、消融范围大、可实时监控温度、疗效确切等优点,而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骨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肿瘤、脾亢等的治疗。
现有的消融针在工作部位的温度控制效果不理想,导致消融针升温快,不容易控制,出现针杆和针尖粘连,还会损伤周围器官,出现的反应有术中轻微灼痛感、术后低热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该消融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弊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冷射频消融针,包括手柄1、针头2、针杆3、冷循环交换体11、冷循环密封体12、进水管7、出水管8、毛细管4和测温传感线缆9,针头2设置在针杆3前端,针杆3内设置有毛细管4,针杆3与设置在手柄1内的冷循环密封体 12连接,毛细管4伸出针杆3的部分与冷循环交换体11连接,冷循环交换体11 连接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冷循环交换体11设置在冷循环密封体12内,测温传感线缆9一端连接毛细管4的前端,另一端伸出冷循环交换体11。
所述毛细管前端5为斜面结构,斜面的边缘设有测温焊接槽6,测温传感线缆9的一端在测温焊接槽6处与毛细管4焊接连接,测温传感线缆9的另一端从出水管连接凸台19伸出,经过出水管连接凸台锥形台20和出水管连接喇叭管21后伸出冷循环密封体12。
所述冷循环密封体12的前端为锥形结构的锥形回水分流腔15,锥形回水分流腔15通过冷循环交换体11与出水管8连通,其与针杆3连接部分为针杆固定管13,针杆固定管13内壁设有针杆固定管定位台阶27,针杆固定管13前端内壁设有喇叭口状的第一胶水填充区14。
所述冷循环交换体11前端设有与锥形回水分流腔15的相匹配的冷循环交换体锥形肩28,冷循环交换体11后端设有分别与进水管7和出水管8连接的进水管密封管22和出水管连接凸台19,冷循环交换体11内部设有出水孔一级缓冲管17、出水孔二级缓冲管18和第二胶水填充区16,毛细管4穿过第二胶水填充区16并从进水管密封管22伸出,进水管密封管22后端设有进水管凸台锥形台23,出水管连接凸台19末端设有出水管连接凸台锥形台20,出水管连接凸台19外部设有出水管连接喇叭管21,进水管密封管22外部设有进水管连接喇叭管24。
所述冷循环交换体11与冷循环密封体12之间密封连接,冷循环交换体11 与冷循环密封体12之间设有第三胶水填充区25,冷循环密封体内壁30与冷循环交换体外壁31间隙配合。
所述冷循环密封体12外表面设有进出水管座定位管26,进水管和出水管从冷循环密封体尾部开口29伸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7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切玻纤挤出造粒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肛肠多功能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