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的锅炉炉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9215.7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向军;周敬;张晨浩;胡松;苏胜;汪一;许凯;江龙;徐俊;肖一鸣;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M9/06 | 分类号: | F23M9/06;F23M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璐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刷 导流板组件 斜导流板 炉膛 高温烟气 锅炉炉体 导流式 防高温 防结焦 左右壁 右墙 左墙 垂直 腐蚀 冲刷腐蚀 可拆卸的 速度降低 有效缓解 燃烧器 水冷壁 变向 对冲 结焦 前墙 斜向 烟气 增设 分流 阻碍 流动 | ||
1.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包括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前墙(1)和后墙(2)上对应设置有供对冲燃烧器安装的燃烧器区域(100),所述炉膛内贴近其左墙(3)的区域和贴近右墙(4)的区域均为供导流板组件安装的导流区域(200),每组所述导流板组件均包括在同一高度设置的一排前斜导流板(5)和一排后斜导流板(6),从所述炉膛中部垂直冲刷向所述左墙(3)和右墙(4)的高温烟气经过所述前斜导流板(5)和后斜导流板(6)后其冲刷方向相应的转变为斜向前冲刷和斜向后冲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组件和与其贴近的所述左墙(3)或右墙(4)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斜导流板(5)和后斜导流板(6)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板(7),所述左墙(3)和右墙(4)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固定基座,所述固定板(7)与相应的固定基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组件和所述前墙(1)和后墙(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组件还包括前侧板(8)、后侧板(9)、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所述前侧板(8)和后侧板(9)之间设置有一排前斜导流板(5)和一排后斜导流板(6),所述前侧板(8)和后侧板(9)及两者之间的所述前斜导流板(5)和后斜导流板(6)均与位于上部的上连杆(10)及位于下部的下连杆(11)固定连接,所述前墙(1)和后墙(2)上对应设置有固定基座,所述前侧板(8)及后侧板(9)与相应的固定基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斜导流板(5)和后斜导流板(6)通过若干拉筋贯穿连接且每根所述拉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8)和后侧板(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组件具有竖直的对称平面且其相应前斜导流板(5)与后斜导流板(6)分布在所述对称平面两侧并相互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斜导流板(5)和后斜导流板(6)与所述左墙(3)或右墙(4)的夹角为3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前斜导流板(5)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后斜导流板(6)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且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前墙(1)和后墙(2)之间距离的1/5-1/1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组件中距离最近的所述前斜导流板(5)和所述后斜导流板(6)指向所述炉膛内的一侧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流式防高温腐蚀防结焦锅炉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域(200)的中心与所述燃烧器区域(100)的中心离地高度相等,所述导流区域及燃烧区域在竖直方向上位于锅炉炉膛内的灰斗及过热器之间,所述导流区域(200)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为L,所述燃烧器区域(100)在竖直方向长度为H,H<L<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92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捆状秸秆锅炉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生物质耦合煤粉燃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