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透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9686.8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1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激光雷达 透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透过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LIDAR,发音为莱达)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式对地进行三维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技术,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它昼夜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GPS和其自身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机载激光雷达最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高精度的用于记录激光来回时间的计时器和高精度的惯导测量仪的相继问世,为激光雷达的商业化打下了基础。激光雷达很难测量被树叶遮挡的地形,因为被叶片阻挡或反射的光强度通常会超过经由地面反射的光,使得相机无法准确接受到来自地面的微弱光信号。激光雷达的透过装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现有的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透过装置不能够通过成像仪来实现准确的对被树木遮蔽后地形测量的缺点,并且不能够有效的对信息进行显示和处理的情况,功能性较低,而且不能够方便的调节装置工作时所需要的位置,因装置本体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地形进行工作,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该种产品的需求,给人们带来的帮助较少。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透过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透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不能够通过成像仪来实现准确的对被树木遮蔽后地形测量的缺点,并且不能够有效的对信息进行显示和处理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透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与装置主体通过强力胶粘合,所述装置主体上端的左侧安装有自动升降台,且所述自动升降台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端的表面,所述自动升降台上端的表面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侧的前端安装有信号处理器和活动卡槽,且所述信号处理器和活动卡槽均与支撑平台之间紧密贴合,所述支撑平台的上端设有升降柱,且所述升降柱嵌套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端的表面,所述支撑平台后端的左侧安装有激光发射器,且所述激光发射器与支撑平台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右侧的外壁设有收光模块和发光模块,且所述收光模块和发光模块均与激光发射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平台后端的右侧安装有探测器,且所述探测器与支撑平台通过强力胶粘合,所述升降柱的上端设有顶盖,且所述顶盖与升降柱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探测器的上端安装有烧录线接口和电源接口,且所述烧录线接口和电源接口均嵌入设置在探测器上端的表面,所述探测器上端的内壁上设有相机和扫描窗口,且所述相机和扫描窗口均与探测器之间紧密贴合,所述扫描窗口的下方安装有热感应器,且所述热感应器与扫描窗口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卡槽的上端设有成像仪,且所述成像仪呈“长方体”状,所述成像仪的宽带长为20cm,且所述成像仪与活动卡槽通过螺丝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下端安装有驱动模块,且所述驱动模块的直径大小为10cm,所述驱动模块与顶盖之间紧密贴合,并且嵌套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端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下端的内壁上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呈“圆形”状,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小为2cm,其所述安装孔与探测器之间通过强力胶粘合。
优选的,所述热感应器的前端设有激光器,且所述激光器的直径大小为4cm,所述激光器与热感应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并且与探测器之间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金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9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