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制作及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0527.X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6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闫东;赵唯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9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墙板 预制混凝土 夹心式 装配 混凝土 单层钢筋网 两排 制作 混凝土结构 建筑工业化 预留螺栓孔 预制装配式 布置方式 垂直布置 贯通设置 建筑领域 模板结构 平行设置 支撑埋件 纵横交错 浇注 背面 平行 钢筋 标准化 灵活 进程 | ||
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的结构、制作及装配方法。采用模板结构浇注混凝土形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中设置混凝土内墙板单层钢筋网,混凝土内墙板单层钢筋网由纵横交错的钢筋垂直布置而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平行贯通设置两排预留螺栓孔,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的背面平行设置两排支撑埋件。本发明提出宽度较小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制作及装配方法,具有安装简便,布置方式灵活,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更有利于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的结构、制作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现场湿作业量小等优点,近些年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内墙板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维护结构构件。目前,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采用的预制混凝土内墙板面积普遍较大,运输吊装不方便,同时因各建筑的内墙板尺寸不同,标准化程度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宽度较小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制作及装配方法,具有安装简便,布置方式灵活,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更有利于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制作及装配方法,具有安装简便,布置方式灵活,标准化程度高,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内墙板的制作安装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采用模板结构浇注混凝土形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中设置混凝土内墙板单层钢筋网,混凝土内墙板单层钢筋网由纵横交错的钢筋垂直布置而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平行贯通设置两排预留螺栓孔,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的背面平行设置两排支撑埋件。
所述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两排支撑埋件分别位于两排预留螺栓孔内侧,形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A;两排支撑埋件分别位于两排预留螺栓孔外侧,形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B。
所述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首先组装侧向模板与底部模板,四个侧向模板围成框架,底部模板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再将混凝土内墙板单层钢筋网放入组装后的模板中,然后用支撑埋件固定夹具固定支撑埋件,放在组装后模板的预定位置,形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的模板;最后,在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养护后形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
所述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两两相对的侧向模板的截面分别为L型和倒L型,形成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的倒角。
所述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混凝土内墙板单层钢筋网由纵横交错的直径为3~5mm的细钢筋垂直布置而成,细钢筋的间距为100~200mm。
所述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将无螺纹T型螺杆与带孔钢板焊接,形成混凝土内墙板底部模板,焊接时将无螺纹T型螺杆放置在带孔钢板的孔洞处,并在带孔钢板另一侧通过孔洞将螺帽与带孔钢板焊接,焊缝位于带孔钢板的孔洞内,从而防止底部模板与螺帽间的焊缝影响墙板表面光滑度,焊接完毕后在无螺纹T型螺杆和带孔钢板上涂抹模板油,以便于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底部模板。
所述的夹心式预制混凝土内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支撑埋件固定夹具由两块内侧带弧形的钢条组成,钢条的弧形部分相对,弧形的直径与支撑埋件的直径相同,支撑埋件固定夹具的钢条上相对设置螺栓孔;使用时,先将支撑埋件放置在两块支撑埋件固定夹具的内侧弧形内,然后用螺栓穿过相对设置的螺栓孔,将支撑埋件固定夹具拧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0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