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V减速机传动误差在线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1276.7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5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宇;赵大兴;王思明;陈少男;罗欣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7/00 | 分类号: | B25J17/00;B25J19/00;B25J9/1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v 减速 传动 误差 在线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V减速机传动误差在线监测方法,将RV减速机安装在使用环境后,RV减速机传动误差定义为TE(t)=θ2(t)‑iθ1(t),其中θ1(t)为RV减速机输入角度;θ2(t)为RV减速机输出角度,i为RV减速机的传动比;首先通过速度传感器获取输出转速信号,再将拾取的转速信号通过A/D转换并去直流,得到去直流后的转速信号;然后对去直流后的转速信号进行积分即可得转角,将输入转角乘以传动比后与输出转角取差值即可计算出安装后的RV减速机实时的传动误差TE(t)。本发明可对RV减速机传动误差进行实时监测,由于速度传感器技术成熟,体积小巧的优势,解决了角度编码器安装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载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状态监测领域,涉及重载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机的实时状态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RV减速机传动误差在线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力发展智慧工厂的迫切需求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对于保证自动化生产线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RV减速机作为重载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精密传动部件,被安装在机器人关节臂中,是机器人实际应用过程中保证其精度、承载能力、运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传动误差是衡量RV减速机传动精度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定义为:当输入轴转动一定角度,此时输出轴在理论上的转角与实际转角的角度差值,用公式表示为:TE(t)=θ2(t)-iθ1(t),其中θ1(t)为输入转角;θ2(t)为输出转角;i为传动比。由定义可知,传动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工业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
对于RV减速机产品出厂试验而言,对其传动误差的测定其实很容易实现,根据传动误差的定义,只需要测出输出端和输入端的转角即可计算传动误差。通常,是在减速器的输出端布置一个角度编码器,电机的输入端由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减速机的输入转角即为电机输出的转角,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得到。因此,只需读取输出端角度编码器的值即可通过计算得到传动误差。
但是,对于RV减速机被封装到机器人关节臂中以后,如果想对RV减速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传动误差进行实时监测的话,则很难采用上述原理去实现。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减速机已经被封装到了机器人关节臂中,不像在试验台上,首先,减速机是完全裸露了,其次,试验台是根据试验内容设计的,传感器的安装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而设计,因此在减速机的输出端安装角度编码器很容易实现。但是,当减速机封装到机器人关节臂以后,在关节臂上没有安装角度编码器的空间和接口。因此,不能通过上述直接采集减速机输出端角位移信号的方式,得到减速机传动误差的实时状态信息。
由于产生传动误差的影响因素,同样会引起减速机转速的波动,因此,需要一种通过监测机器人关节处的实时转速信号,来间接反映传动误差性能的方法。这种监测方法,由于速度传感器技术成熟,体积小巧的优势,解决了角度编码器安装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监测机器人关节处的实时转速信号,来间接反映传动误差性能的方法。这种监测方法,由于速度传感器技术成熟,体积小巧的优势,解决了角度编码器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RV减速机传动误差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RV减速机安装在使用环境后,
RV减速机传动误差定义为TE(t)=θ2(t)-iθ1(t),其中θ1(t)为RV减速机输入角度,也为电机输出角度,通过编程控制电机转动得到;θ2(t)为RV减速机输出角度,i为RV减速机的传动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1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