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播种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5089.6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谭冠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冠前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023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播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播种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或面积狭小的田地中使用的便携式播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栽培方式之一是将种子按一定数量和方式适时播入一定深度的土层中,播种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播种方式有多种,主要分为自动化播种和人工播种两大类。农村播种多采用机械播种,但是目前还有大部分田地由于地形限制或地块大小限制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还无法实现机械播种,而只能采用人工播种,即操作人员先用铁锹挖出坑穴,再用手将种子撒进每个坑穴的传统播种方法。但这种传统的播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播种操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弯腰、低头操作,劳动强度大;先挖坑再撒种,种子易洒落到坑穴之外,为减少浪费,还需再重新捡起,导致播种速度慢,效率低;盛放种子的容器需要播种操作人员随时背负在身体上,易从身体上滑落,影响正常播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播种器,其能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种子洒落到坑穴外面的概率,提高播种效率,种子盛放器与播种器集成为一体,便于携带。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播种器,包括:
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
掘土件,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田地中的土壤挖掘出一部分,以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在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中央、沿平行于所述杆体的轴线方向还成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处,以形成所述种子下落时的引导部;
种子盛放器,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部,所述杆体的侧壁距离顶端20-25cm处成型有至少两个环形凹陷,至少两个环形凹陷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每一所述环形凹陷由所述杆体的侧壁向所述杆体的轴向方向凹进0.5-1cm形成,所述种子盛放器的顶端成型有一环形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相配的挂持部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部中,从而实现所述挂持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的连接;
施力件,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的长度为10-15cm;
其中,所述掘土件前端翘起的角度为15-20°,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掘土件与所述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以使得种子沿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滑落时刚好下落到所述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挂持部为固定在所述种子盛放器顶端的绳索,所述绳索缠绕在所述环形凹陷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种子暂存器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杆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种子盛放器的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杆体、所述施力件和所述把手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所述掘土件施力,从而对田地进行挖掘。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挂持部为环形橡胶圈。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冠前,未经谭冠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50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