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喉护嗓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5619.7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宣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赫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69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喉 护嗓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喉护嗓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润喉护嗓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绿茶20‑30份、桑叶5‑15份、薄荷5‑10份、荷叶10‑15份、菊花10‑15份、枸杞子5‑10份、胖大海4‑8份、罗汉果5‑10份、甘草4‑8份。本发明精选多种草本原料,清咽利喉,能有效保护嗓子,缓解各种喉部不适;该发明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无副作用,是一种适合长期饮用的润喉护嗓的保健饮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喉护嗓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茶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时代病症。冬春季最为多见,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且常是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并发症。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吸烟过度等,降低人体抗力,容易促其发病。成年人以咽部症状为主,病初咽部有干痒,灼热,渐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唾液增多,咽侧索受累则有明显的耳痛。体弱成人或小儿,则全身症状显着,有发烧,头痛,怕冷,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频繁的社交、应酬,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吸烟或被动吸烟,加之环境的污染,极易造成咽喉部位的充血、灼热、红肿、疼痛、干燥及异物感,甚至出现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这些症状又会因感冒、劳累、声带使用过度及上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因此会引起人们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萎靡,严重者会影响到其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成年人“慢性咽炎”患病率已达到80%以上,尤其对于一些特殊 行业的人群来说,咽部患病的比率逐年增长。据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呼吸系统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中男性病患病率为58.53%,女性患病率为61.06%,而且均有随教龄 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据另一份调查显示,在企业或机关中,身居要职的领导及骨干患咽部病 症的人数已远远超过患其他病症人数,不良的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环境污染等,势必会伤害肺、肝、肾等身体器官,经实践证明,消化不良、肺病、肝病、肾病等,均可继发咽喉疾病。
使用药物来清咽利喉,不仅不方便,而且常常会伴随一系列的副反应,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痛苦。因此急需要研发一种人体效果吸收好、无毒副作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公认比较好的调理方案是饮用中药茶,缓慢但温和的进行调理,时效较慢但功效持久且无副作用,不易复发。市场清咽利喉的中药茶已有不少,但效果往往不够显著。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具有上述功效的绿色保健润喉护嗓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润喉护嗓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润喉护嗓茶,该润喉护嗓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绿茶20-30份、桑叶5-15份、薄荷5-10份、荷叶10-15份、菊花10-15份、枸杞子5-10份、胖大海4-8份、罗汉果5-10份、甘草4-8份。
优选的,该润喉护嗓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该润喉护嗓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绿茶25份、桑叶12份、薄荷7份、荷叶12份、菊花12份、枸杞子7份、胖大海5份、罗汉果7份、甘草5份。
特别优选的,该润喉护嗓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该润喉护嗓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绿茶22份、桑叶15份、薄荷7份、荷叶13份、菊花10份、枸杞子7份、胖大海4份、罗汉果6份、甘草6份。
一种润喉护嗓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罗汉果、胖大海加工至2*2mm的小方块,和桑叶、薄荷、荷叶、菊花、枸杞子、甘草等组成原料混合均匀,一起放入烘干机中烘干至含水率不大于5%;(2)将烘干后的混合原料加入绿茶后一起放入到炒茶机充分翻炒后得到混合茶;(3)将混合茶进行筛分,去除杂质后灭菌包装即为成品。
该润喉护嗓茶各有效成分的功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赫,未经宣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5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