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污染治理装置及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7795.4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昊;胡娟;陈丹艳;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9/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卢宏,郑俊超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污染 治理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污染治理装置及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河道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问题, 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相结合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目前的趋势。在城市河道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功能,而且更要兼顾河道在环境、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创造安静、优美、自然的环境。
常规的河道生态修复,主要是利用培育的动植物、有益微生物等对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目前的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是往河道中简单粗放的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手段,比如直接将微生物固体净化球投放到河道中。微生物固体净化球进入河道之后往往沉入底部,虽有一定净化效果,但实际上只能在水层底部的有限范围内净化,并未得到合理、最大化的利用。而且,河道流速过大时投放物易被冲刷,无法达到在固定区域进行治理的效果。
本案中规定沿水流方向为纵向,垂直于水流方向为横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设定的区域内,可对垂直分布的各水层进行净化的水污染治理装置及治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主要由立柱和连接在立柱之间的横梁组成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一侧设置的拦污栅,在支撑架的立柱和横梁上自上而下均布挂接有可净化水质的水质净化球。
上述方案中,通过支撑架将水质净化球上下均布承载,实现了对垂直分布的各水层进行净化。而且能够保证水质净化球不被河流冲刷,在设定的区域内进行污水治理。
具体的,所述水质净化球包括中空的网状壳体、设置于网状壳体中空腔中的微生物固体净化球;
所述网状壳体包括半球形的固定体、与固定体上下两处顶点铰接的两瓣活动门;
活动门可绕铰接点旋转,活动门关闭时与固定体合围形成完整球体。
上述结构能够方便的更换微生物固体净化球。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门为四分之一球形,且两瓣活动门对称设置。
优选的,在支撑架顶部设有用于种植净化水质的植物的网状托盘。顶部种植的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美化环境,提供观赏。
优选的,所述拦污栅顶部设有挂钩,拦污栅通过挂钩与支撑架顶部可拆卸的挂接,以方便拆卸更换。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污染治理系统,包括在河道中间隔设置的多个上述水污染治理装置,水污染治理装置底部插入底泥固定,水污染治理装置沿纵向设有两列,位于最上游的两套水污染治理装置在横向方向上并排设置,在第一排之后的两列水污染治理装置之间交叉错开布置。
布置时,水污染治理装置带有拦污栅的那一侧位于迎水面,布置不影响船只航行,支撑架结构可常年固定在河道。整体布置不会影响河道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功能,且能使城市真正成为“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
优选的在支撑架顶部设有用于种植净化水质的植物的网状托盘;
所述支撑架顶部高出水面至少40cm,网状托盘低于水面至少10cm。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1. 实现了对垂直分布的各水层进行净化,而且能够保证水质净化球不被河流冲刷,在设定的区域内进行污水治理。
2.设备简易,投资费用不高。
3. 顶部种植的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美化环境,提供观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污染治理装置示意图。
图2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拦污栅示意图。
图4为网状壳体闭合状态俯视图。
图5为网状壳体闭合状态右视图。
图6为网状壳体开启状态正视图。
图7为网状壳体闭合状态正视图。
图8为水污染治理系统示意图。
图中:1-水污染治理装置,2-支撑架,3-拦污栅,4-水质净化球,5-河道,21-网状托盘,31、44-挂钩,41-网状壳体,42-固定体,43-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主要由立柱和连接在立柱之间的横梁组成的支撑架2、在支撑架2的一侧设置的拦污栅3。所述拦污栅3顶部设有挂钩31,拦污栅3通过挂钩31与支撑架2顶部可拆卸的挂接。所述拦污栅3的网格尺寸不高于5cm*5cm,钢丝截面直径不小于0.15mm,且不大于0.45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77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污水净化剂
- 下一篇:一种含有牛粪的小型污水塘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