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菌灵半定量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及在中药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4020.X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0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美华;豆小文;刘复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59;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0019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菌灵半 定量 胶体 试纸 制备 中药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胶体金偶联抗体制备试纸条快速半定量检测中药中农药多菌灵的新方法,本方法分别以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一定量的羊抗鼠二抗和多菌灵抗原作为质控线(C)和检测线(T),依据C、T线颜色深浅比对和半定量范围评估样品中多菌灵的残留水平。半定量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法操作简单、不必进行复杂的前处理,特异性强,携带方便,检测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中药中农药多菌灵的现场快速半定量筛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菌灵半定量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特别是涉及金标抗体的制备,半定 量水平的界定,复杂中药基质中的应用,适用于中药中多菌灵的快速半定量筛查。
背景技术
中药材作为人类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重要资源,因其丰富的药用保健价值,已风靡全 球。然而随着需求扩张,中药材农业化种植模式普及,中药材难逃农业化学品的污染。屡屡 报道的中药材中严重农药残留,暴露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乃至中药成药面临的严峻农药残留 污染和中药产业链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对人类生命及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中多菌灵 (carbendazim)作为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我国已全面启动该农药的生产、使用和安全风险 情况调查并希望通过多菌灵替代品、相应禁限用监管措施来应对多菌灵的残留危害问题。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研制的一 种内吸性杀菌剂,低毒,可有效防治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具 有高效、广谱、持效期长、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内吸性杀菌剂品种之 一。由于直接从事种植生产的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科学用药常识和病虫害防控技术掌 握不够,盲目、超范围、超剂量用药现象普遍,极易造成中药中残留污染甚至严重超标问题。 化合物性质稳定,残效期长,对人、畜均有一定毒性,可引起抽搐、精神恍惚、恶心呕吐、 胸闷、头晕等中毒症状,长期慢性暴露很可能引起体内蓄积中毒发生。因此,有关多菌灵的 残留限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中药中快速、准确、可靠的残留监控技术也提出了迫切需求。
目前,多菌灵的主要检测方法依赖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虽然 以上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但需要的仪器设备昂贵,并且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且限于专业实验室内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1()利用胶体金的可视化检测及颜色 深浅可直观辨别其含量水平;(2)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原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 择性;(3)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不依赖专业人员,易于普及推广;(4)便于携带,适合 产业化。目前尚无适用于中药中多菌灵半定量检测的胶体金试纸条的报道。制备多菌灵的半 定量快速检测试纸条,对于中药的全产业链中多菌灵的残留监控和质量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 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检测快速、特异性高、灵敏度好 的可用于中药中现场快速半定量筛查多菌灵残留情况的胶体金试纸条法。其优点在于不需要 昂贵的大型分析仪器,使用简便,通过阅读说明书,非专业人员即可进行操作,并且检测快 速,大大增加了多菌灵检测的筛查效率和普遍程度,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多菌灵抗体与胶体金,使二者偶联,形成 金标抗体,喷于金标垫;再分别将一定浓度的羊抗鼠二抗和多菌灵抗原喷于硝酸纤维素膜(NC 膜),作为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将吸水垫、硝酸纤维素膜、金标垫、样品垫进 行组装;在一定质控线和检测线下,确定半定量的浓度界定范围;将制备的试纸条应用于实 际中药样品检测,并对阴性样品进行加标后适用性测试,以进一步确定该试纸条的可行性。 技术要点:
(1)半定量多菌灵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a.胶体金制备: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加入到氯金酸水溶液中,通过加热搅拌,得到 稳定的胶体金溶液,呈酒红色溶液,见图1。
稳定胶体金溶液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40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