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疲劳强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5623.1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昭星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孔 竖向活动 右夹 应变仪 转动轮 同轴 左夹 疲劳强度测试装置 摩托车前减震器 测试效率 机构设置 驱动连接 制造成本 筒中心 测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疲劳强度测试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左夹紧机构、右夹紧机构、转动轮、竖向活动杆、应变仪,其中左夹紧机构上设有第一夹紧孔;右夹紧机构设有同轴的第二夹紧孔与第三夹紧孔,竖向活动杆上设有套装筒;左夹紧机构设置在右夹紧机构左侧,并使第一夹紧孔中心线与第二夹紧孔中心线、第三夹紧孔中心线同轴,应变仪设置在右夹紧机构右侧,转动轮与竖向活动杆设置在应变仪右侧,并使竖向活动杆与转动轮相驱动连接,以使竖向活动杆实现竖向往复运动,还使套装筒中心线与第二夹紧孔中心线、第三夹紧孔中心线同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测试精度高、测试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易于普及推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配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疲劳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减震器作为摩托车的重要配件,关系到摩托车整体的安全性能。摩托车的前减震器在安装过程中,前减震器外壁会与摩托车的前叉相固定连接。摩托车在行驶与刹车过程中,该连接处的往往会受到的作用力。所以,前减震器外壁的好坏关系到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与行车安全。因此,在摩托车前减震器制造完成后都需要严格的检测。目前的摩托车前减震器的检测方式大多通过检验员肉眼观察的方式进行检测,其检测的质量易受到检验员水平的高低、工作的认真程度等影响,在该类检测方式中,减震器易出现错检漏检的情况。且仅凭肉眼无法检测到减震器的刚度,易使得存在严重刚度缺陷的减震器被用到摩托车上,这样会带来巨大地安全隐患,影响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虽然目前出现了机械化的检测设备,但现有的检测设备的结构十分复杂,其价格也十分昂贵,难以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疲劳强度测试装置,该摩托车前减震器疲劳强度测试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测试精度高、测试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易于普及推广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疲劳强度测试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左夹紧机构、右夹紧机构、转动轮、竖向活动杆、应变仪,其中左夹紧机构包括左固定座、左扣装盖、第一上夹块、第一下夹块、紧定螺钉,所述第一上夹块与第一下夹块横截面呈圆弧状结构,所述左扣装盖活动盖置在左固定座顶部,并使左扣装盖后侧边铰接在左固定座后侧边上,所述左扣装盖前侧边上设有左锁定组件,所述左扣装盖底面上开设有横向贯穿左扣装盖的第一上凹槽,所述左固定座顶面开设有横向贯穿左固定座的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与第一下凹槽槽口相对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上夹块嵌置在第一上凹槽中,并使第一上夹块外壁与第一上凹槽槽壁相贴合,所述第一下夹块嵌置在第一下凹槽中,并使第一下夹块外壁与第一下凹槽槽壁相贴合,所述第一上夹块与第一下夹块围合形成有呈横向延伸的第一夹紧孔,所述紧定螺钉竖向螺接在左扣装盖顶面上,并使紧定螺钉下端贯穿左扣装盖后顶压在第一上夹块顶部;所述右夹紧机构包括右固定座、右扣装盖、第二上夹块、第二下夹块、第三上夹块、第三下夹块、若干紧定螺杆,所述第二上夹块、第二下夹块、第三上夹块与第三下夹块横截面呈圆弧状结构,所述右扣装盖活动盖置在右固定座顶部,并使右扣装盖后侧边铰接在右固定座后侧边上,所述右扣装盖前侧边上设有右锁定组件,所述右扣装盖底面上开设有横向贯穿右扣装盖的第二上凹槽,所述右固定座顶面开设有横向贯穿右固定座的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二上凹槽与第二下凹槽槽口相对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上夹块与第三上夹块分别嵌置在第二上凹槽中,并使第二上夹块与第三上夹块外壁分别与第二上凹槽槽壁相贴合,所述第二下夹块与第三下夹块分别嵌置在第二下凹槽中,并使第二下夹块与第三下夹块外壁分别与第二下凹槽槽壁相贴合,所述第二上夹块与第二下夹块围合形成有呈横向延伸的第二夹紧孔,所述第三上夹块与第三下夹块围合形成有呈横向延伸的第三夹紧孔,并使第三夹紧孔与第二夹紧孔中心线同轴,各紧定螺杆分别竖向螺接在右扣装盖顶面上,并使各紧定螺杆下端贯穿右扣装盖后分别顶压在第二上夹块与第三上夹块顶部;所述转动轮端面上设有凸轴,并使凸轴中心线与转动轮中心线平行,还使凸轴中心线偏离转动轮中心线;所述竖向活动杆呈活动竖向设置,所述竖向活动杆一端端部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长形孔,并使长形孔长度方向呈横向延伸,所述竖向活动杆另一端设有安装孔,并使安装孔中心线与竖向活动杆中心线垂直,所述安装孔中嵌套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孔中嵌套有套装筒;所述左夹紧机构设置在右夹紧机构左侧,并使第一夹紧孔中心线与第二夹紧孔中心线、第三夹紧孔中心线同轴,所述应变仪设置在右夹紧机构右侧,所述转动轮与竖向活动杆设置在应变仪右侧,并使竖向活动杆上的长形孔活动套设在凸轴上,还使套装筒中心线与第二夹紧孔中心线、第三夹紧孔中心线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昭星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区昭星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5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