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工容器的器壁结构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8135.6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2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汪卫平;訾振发;郑静风;陈春元;李海林;黄先佑;唐子一;张青松;谢五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伊士达耐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25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 容器 结构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工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工容器的器壁结构及生产方法。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工容器器壁为三层复合结构,内层为成核剂改性的均聚聚丙烯塑料,中间层为无机材料改性的聚丙烯塑料,外层为抗氧化剂改性的聚丙烯塑料。这样内层耐腐蚀性好、耐高温且性能优良,中间层能对内、外层起固化支撑效果,外层有效减缓器壁老化,从而能大大提升化工容器的使用性能、增大容器尺寸、扩大适用范围。由于三层材质的基体相同,物化性能相近,热膨胀系数也相同,这样采用缠绕成型工艺由内至外依次叠加加工,便能使各层有效融合,从而保证器壁结构的整体性,提升化工容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工容器的器壁结构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环保的意识提高,化工企业对化工容器的综合性能也越来越高。目前常规的塑料化工容器普遍存在以下缺点:耐磨性差、不耐高温,不能用于盛放需高温搅拌的化工原料,适用范围窄;露天使用时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使得容器的损耗量大;塑料制大型立式容器通常强度和刚度较差,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危及容器可靠性,影响化工生产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容器的器壁结构及生产方法,安全稳定且经济实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化工容器的器壁结构,所述化工容器器壁为三层复合结构,内层为成核剂改性的均聚聚丙烯塑料,中间层为无机材料改性的聚丙烯塑料,外层为抗氧化剂改性的聚丙烯塑料,所述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相互融合为一体。
与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内层耐腐蚀性好、耐高温且性能优良,中间层的强度增高对内、外层起固化支撑效果,外层则有效减缓器壁老化,从而能大大提升化工容器的使用性能、增大容器尺寸、扩大适用范围。同时,三层材质基体相同,物化性能相近,热膨胀系数也相同,各层能有效融合、加工性能好,能大大提升化工容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一种具有上述器壁结构的化工容器的生产方法,采用缠绕成型工艺由内至外依次叠加加工,在每一层带状物料的缠绕过程中,将带状物料加热至热熔状态,然后在模具上缠绕成型为管状,使带状物料的侧边在缠绕过程中相互搭接并在冷却后融为一体。
三层物料相互融合成为一体,能保证器壁结构的整体性,保证容器强度,使容器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器壁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内层,2.中间层,3.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化工容器的器壁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化工容器器壁为三层复合结构,内层1为成核剂改性的均聚聚丙烯塑料,中间层2为无机材料改性的聚丙烯塑料,外层3为抗氧化剂改性的聚丙烯塑料,所述的内层1、中间层2和外层3相互融合为一体。
内层1采用成核剂改性的均聚聚丙烯塑料,使其耐温性能大大提升,能用作高温条件下的搅拌容器,扩大化工容器的适用范围;中间层2添加固体无机材料对聚丙烯塑料进行改性,能显著增强中间层2的强度,使化工容器器壁更加坚固,能进一步增大容器尺寸;外层3采用抗氧化剂改性的聚丙烯材料,抗老化效果好,显著提升其耐候性能。又由于该器壁结构的内、中、外三层材质基体相同,这样各层的物化性能相近、热膨胀系数也相同,使器壁各层能有效融合、相互支撑,有效避免其他复合化工容器因温度变化导致的筒体分层脱落现象,保证化工容器器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同时,由于内、外层1、3不包括任何固体颗粒,保留了聚丙烯材料良好的焊接性能,这样还便于化工容器的加工制作,使得器壁任何地方开口焊接的熔压深度和焊接系数都能满足需求,品质优良且外观光滑、整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伊士达耐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伊士达耐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8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