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曲霉毒素B2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9754.7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1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美;栾云霞;陆安祥;付海龙;王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B01J20/281;B01J20/30;B01D15/38;C07D49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黄爽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曲霉 毒素 b2 适配体 亲和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曲霉毒素B2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该亲和柱以溴化氰修饰的琼脂糖为载体,然后将能够高亲和力、高特异性识别黄曲霉毒素B2的核酸适配体与载体进行共价偶联,偶联后的黄曲霉毒素B2适配体复合载体装填亲和柱。该亲和柱主要用于对于食品、饲料、牛奶、血样以及中药等其他多种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2的纯化及净化,以利于后期对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2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B2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B2(Aflatoxin B2,AFB2)是由真菌属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有毒次生代谢物,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畸性和致突变作用,是迄今发现的最稳定的一种真菌毒素,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下不易破坏,因此给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等各环节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由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的严重性,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或中药中的残留量做出了限量规定。欧盟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 G2)总量水平不得超过4μg/kg,黄曲霉毒素B1不得超过2μg/kg。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标准为(B1+B2+G1 +G2)不得超过10ng/g,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19味药材及其饮片品种项下增加“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限度为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总量不得过10μg/kg”。由于黄曲霉毒素B2危害较大,因而寻找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经济、特异性的前处理方法,消除基质干扰,对于研究黄曲霉毒素B2的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黄曲霉毒素B2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毛细管电泳法、液质联用法等。其中薄层色谱法是最早使用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2的方法,其优点是适合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且成本低、无需价格昂贵的仪器。但是,薄层色谱法的样品处理繁琐,实验过程复杂,所需检测周期较长,容易受到杂质的干扰。测定时用目测半定量,存在主观影响较大,灵敏度不高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检测要求。
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并且检测成本较低的优点,适用于基层机构大量样品的筛选和普查,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费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主要问题是容易造成假阳性。因此,主要用于基层的筛查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液质联用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灵敏性强、可微量测定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食品中毒素检测的方法。但因其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一些前处理过程,导致检测成本高、周期长,无法满足大批量样品快速筛选的要求。而传统的前处理技术有免疫亲和柱、多功能净化柱等,这些净化柱价格较贵,且多为一次性的。因此,建立高选择、快速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成为黄曲霉毒素B2检测分析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97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