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编织的阻燃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2894.X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5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高铭晶;梁斌;徐洪俊;李清文;刘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编织 阻燃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编织的阻燃电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的电热器大部使用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和铜合金材料做电热体。由于这些电热体材料自身固有特性的原因,在使用中存在有很多不足,如:通用镍铬合金材料、铁铬铝合金和铜合金材料制成的电热体,虽有可塑性和可弯曲性,但电热体在电加热使用过程中表面易氧化,由此造成局部电流过大,温度过高而被烧断。同时电热过程中有可见光存在,因此热效率低。所以现在碳纤维电热式电缆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目前国外进口及国内所公布的复合材料碳纤维电缆芯结构都是内层碳纤维外层玻璃纤维绝缘层均采用同向平行结构浸渍树脂加温固化后的芯材,但都存在玻璃纤维绝缘层厚度不均匀,存在受弯曲、扭力易开裂的缺陷,当应用于电力电缆芯时由于某一点的缺陷就形成整根电缆损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编织的阻燃电缆。
技术方案:一种纤维编织的阻燃电缆,包括导电线芯、线芯隔离层、绝缘层、缆线隔离层和阻燃护套层;所述导电线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导电线芯外设有绝缘层,所述导电线芯与绝缘层之间设有线芯隔离层;所述缆线隔离层采用3K碳纤维、6K碳纤维、3K镀镍碳纤维或者6K镀镍碳纤维裹包两根绞合或绞接在一起的导电线芯编织而成,编织锭数为16锭或者24锭;所述阻燃护套层挤包在所述缆线隔离层上。
作为优化:所述线芯隔离层是无纺布隔离层。
作为优化:所述绝缘层是阻燃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绝缘层。
作为优化:所述护套层是阻燃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护套层。
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可塑性好,生产出的电缆在相同功率条件下(5瓦左右),各纤维所达到的温度基本相同(60-70℃),但是采用的电压相差很大,3K碳纤维21V,6K碳纤维16V,3K镀镍碳纤维4.5V,6K镀镍碳纤维3.7V。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检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纤维编织的阻燃电缆,包括导电线芯1、线芯隔离层2、绝缘层3、缆线隔离层4和阻燃护套层5;所述导电线芯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导电线芯1外设有绝缘层3,所述导电线芯1与绝缘层3之间设有线芯隔离层2;所述缆线隔离层4采用3K碳纤维、6K碳纤维、3K镀镍碳纤维或者6K镀镍碳纤维裹包两根绞合或绞接在一起的导电线芯1编织而成,编织锭数为16锭或者24锭;所述阻燃护套层5挤包在所述缆线隔离层4上。所述线芯隔离层2是无纺布隔离层。所述绝缘层3是阻燃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绝缘层。所述护套层5是阻燃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护套层。
本发明中以碳纤维与镀镍碳纤维为基础材料,比较不同规格纤维发热功率,温度和电压。其中,测试设备如下:直流电源、万用表、红外成像仪、热电偶、直尺(50cm)。原材料如下:3K碳纤维(东丽)、3K镀镍碳纤维、6K碳纤维(东丽)、6K镀镍碳纤维、铜箔。
测试方法如下:如图2所示,量取50cm纤维,两头分别用铜箔固定(减少接触电阻),将直流电源的正负电极接在铜箔上,热电偶的接触头放在纤维里面感应温度,真整个过程保持纤维不与其他物品接触(悬空)。开启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保证相同功率的前提下,测试其发热温度,记录电压和电流。
测试结果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2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硬盘支架及背板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散热除尘计算机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