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2903.5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洪俊;梁斌;高铭晶;史卫箭;李清文;刘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同轴电缆 碳纤维 金属 外导体 绝缘层 多孔聚四氟乙烯 碳纤维编织层 外护套 聚偏二氟乙烯层 聚偏二氟乙烯 氟塑料护套 导体 传输频率 航空航天 屏蔽效果 屏蔽性能 深空探测 由内向外 耐高温 内导体 轻量化 柔软性 镀镍 镀铜 镀银 挤包 电缆 外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套,其中,所述绝缘层为多孔聚四氟乙烯层,所述多孔聚四氟乙烯层挤包在内导体外围,所述外导体为金属碳纤维编织层,所述金属碳纤维为镀铜、镀镍或镀银碳纤维,所述外护套为聚偏二氟乙烯层。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外导体金属碳纤维编织层兼有屏蔽效果,且采用密度最低的氟塑料护套材料聚偏二氟乙烯,电缆具有传输频率高、损耗小、屏蔽性能好,耐高温、柔软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和系统中射频同轴电缆应用场合,特别适用于对射频同轴电缆轻量化有特殊要求的深空探测装备和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射频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是指外层导体和中心导体的圆心在同一个轴心上,且两导体间用绝缘材料相互隔离结构的电缆,能有效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射频同轴电缆是指在无线电频率范围(15kHz~3THz)内传输电信号或能量的同轴电缆。由于传输的信号完全封闭在外层导体内部,所以射频电缆具有传输频率高、损耗小、屏蔽性及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作为高频信号最好传输媒介之一,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通信等各个领域。
现有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普遍采用铜线或镀银铜线编织而成,金属屏蔽层能有效提高电缆屏蔽性能,但金属密度大,电缆单位重量大,不属于轻量电缆范畴。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和系统对射频同轴电缆的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既能适应航空航天环境,又能有效减轻单位重量的射频同轴电缆。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套,其中,所述绝缘层为多孔聚四氟乙烯层,所述多孔聚四氟乙烯层挤包在内导体外围,所述外导体为金属碳纤维编织层,所述外护套为聚偏二氟乙烯层。
上述的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其中,所述金属碳纤维为镀铜、镀镍或镀银碳纤维。
上述的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其中,所述金属碳纤维编织层的材料密度为2.5g/cm3~3.0g/cm3,编织密度为80%~85%。
上述的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其中,所述所述多孔聚四氟乙烯层中圆孔的截面积占绝缘整体截面积的70%-75%,多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密度度为0.53g/cm3~0.64g/cm3。
上述的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其中,所述内导体为单根铜线、单根镀银铜线或单根镀银铜包铝线。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外导体金属碳纤维编织层兼有屏蔽效果,替代传统比重大的镀银铜箔金属外导体并去除了传统电缆中的屏蔽层,且采用密度最低的氟塑料护套材料聚偏二氟乙烯,电缆具有传输频率高、损耗小、屏蔽性能好,耐高温、柔软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还具有重量轻等优势,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和系统中射频同轴电缆应用场合,特别适用于对射频同轴电缆轻量化有特殊要求的深空探测装备和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金属碳纤维射频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导体、2圆孔、3绝缘层、4外导体、5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2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鳍线结构的太赫兹三次谐波混频器
- 下一篇:一种平衡非平衡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