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照明光源对猕猴属动物眼轴发育的对比研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73533.7 申请日: 2017-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7981837B 公开(公告)日: 2020-04-28
发明(设计)人: 胡新天;胡英周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B3/10 分类号: A61B3/10;A01K67/02
代理公司: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代理人: 王淑秋
地址: 65022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照明 光源 猕猴 动物 发育 对比 研究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光源对猕猴属动物眼轴发育的对比研究方法,该方法如下:选取多个视觉指标筛选检测值符合要求的猕猴属动物作为实验动物,并将其随机分到放置于不同照明光源的N个饲养笼内;饲养一周后,检测各实验动物眼睛视觉指标初始检测值,排除初始检测值与筛选检测值存在明显差异的实验动物,其余实验动物初始检测值与筛选检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基础检测值并继续进行饲养;饲养6‑24个月后,检测各实验动物的视觉指标最终检测值;根据基础检测值与最终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不同照明光源对实验动物视力发育影响的分析数据。本发明实验过程中对动物没有伤害性处理,因此是更接近自然近视发展状态下的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幼年猕猴属动物非人工干涉状态下检测不同照明对其眼轴自然发育影响的方法,属于光生物安全和光生物效应领域。

背景技术

1.眼轴的过度增长是近视的发生的最重要的生理表现。当眼轴的长度大于正常值时,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无法聚焦于视网膜上,而是汇聚于视网膜前,造成看不清楚远处景物,从而产生近视。这种近视也被称为轴性近视,是中小学生所患近视的最主要的近视类型。一般认为,眼轴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与光照的关系最为密切。

2.眼轴在脊椎动物未成年个体上发育最为迅速,也最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成年后,生物体眼轴基本上不再变化。最新研究表明,人3-8岁时所接受的光照不同,将会极大的影响眼轴的发育和后续近视的产生与否。

3.在近视研究的动物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动物主要有鸡、豚鼠、大小鼠、兔、猕猴等。由于物种之间差异,在不同种的实验动物上获得的实验结果往往并不一致,也很难推广到人上。这其中,由于猕猴和人的亲缘关系最近,其视觉系统和眼球构造和人的高度相似。因此,在猕猴中获得的实验结果能更好的扩展到人上。

4.在近视研究的传统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年龄主要为新出生的动物(鸡:破壳后7天左右开始实验;大小鼠:出生后至眼睛睁开后开始实验;猕猴:出生后30天左右开始实验)。采取的诱导近视的方法主要有:1)有缝合实验动物的一只眼睛的眼皮;2)在实验动物的一只眼睛上放置凹透镜(光学离焦模型);3)在实验动物的一只眼睛上放置扩散透镜(形觉剥夺模型)。这些传统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几天至三十天)诱导实验动物的眼轴过度增长,因此可以极大的加快实验进度。但是这些传统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缺点,主要为:1)动物的年龄段大大低于人近视发病的年龄段。这些动物在新生后视觉系统还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此时开始近视实验可能受多种发育因素的影响;2)诱导动物产生近视的过程中要在动物头部或者眼睛外放置凹透镜或者扩散透镜,这与人产生近视的过程不一致。

5.专利号为200620062570.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诱导猴等非人灵长类的近视模型的眼罩。该眼罩的原理是基于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法。其设计为圆形头盔样,通过螺丝固定各部分组件,镜片位于眼罩的前方。该设计适合虽然可以通过透镜快速诱导猴的近视,但是这与自然状态下猴或人的近视发展过程不一样。且该专利没有对经过透镜偏折、模糊化后的光线进行测量和校正,这将会对近视产生的可能机制的解释产生干扰。

6.专利号为201310238070.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兔、猫、狗的诱导近视的戴镜系统和应用方法。该戴镜系统包括:圆台形面罩、镜托、诱导镜片、固定带和卡扣实现,可对镜片进行快速更换。其诱导近视的原理也是基于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法。该设计适合虽然可以通过透镜快速诱导兔、猫、狗的近视,但是这与自然状态下人的近视发展过程不一样。且该专利也没有对经过透镜偏折、模糊化后的光线进行测量和校正,这将会对近视产生的可能机制的解释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光源对猕猴属动物眼轴发育的对比研究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在实验动物的眼睛外放置透镜,实验过程中对动物没有伤害性处理,实验结果更接近自然近视发展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照明光源对猕猴属动物眼轴发育的对比研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35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