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4449.7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徐筠;许晓斌;舒海峰;孙鹏;朱涛;郭雷涛;钟俊;张明星;罗莹;峁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G01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郑健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洞试验 喷流 试验 一体化 模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头部,其内设置有与模型主体的圆柱体结构连接的圆柱形空腔;
模型主体,其一端为圆柱体结构,另一端为方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与方体结构的内部是阶梯型圆柱空腔;所述模型主体的左侧设置有掏空区域Ⅰ;所述模型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尾喷管下半段型面;所述模型主体的前后两侧保留飞行器外形;
模型头部,其内设置有与模型主体的圆柱体结构连接的圆柱形空腔;
天平转接件,其一端设置有圆锥形空腔,所述天平转接件内部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阶梯型空腔;所述天平转接件位于模型主体的掏空区域Ⅰ内;
天平,其一端与隔热套连接后安装在所述模型主体的阶梯型圆柱空腔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天平转接件的圆锥形空腔内;
喉道段,其靠近上部位置有一面积逐渐变大的空腔,即尾喷管的驻室,紧接驻室的是喉道和扩散段;所述喉道段上设置有阶梯型圆柱孔;喉道段的下侧与天平转接件的上侧连接,所述驻室与天平转接件的阶梯型空腔连通;所述喉道段位于模型主体的阶梯型圆柱空腔内;
腹部盖板,其连接在所述模型主体的上侧;所述腹部盖板的内部设置有掏空区域Ⅱ和尾喷管上端表面结构,所述模型主体上的尾喷管下半段型面和腹部盖板上的尾喷管上端表面结构组成尾喷管;
背部盖板,其与所述模型主体的下侧连接,所述背部盖板内设置有掏空区域Ⅲ;
用于支撑模型装置的背支板,其中部掏空设置为尾喷流供气管道;所述背支板的上端与天平转接件连接,所述尾喷流供气管道与天平转接件的阶梯型空腔连通;所述背支板的下端与风洞支撑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头部与模型主体通过圆柱形空腔Ⅰ的连接方式为:通过销钉定位,并用螺钉压紧销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主体的阶梯型圆柱空腔中直径较小的空腔上设置有用于退天平的螺纹;直径较大的空腔与天平上的隔热套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平转接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圆锥形空腔位于天平转接件的横向轴线上;所述圆锥形空腔上设天平把紧键槽和退天平键槽;所述阶梯型空腔靠近天平转接件下表面的是用于与背支板焊接的矩形空腔,靠近天平转接件上表面的是用于稳定气流为喉道段供气的渐宽的梯形空腔;在所述阶梯型空腔的两侧设有多个位置调节孔,通过螺栓经多个位置调节孔将天平转接件与喉道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喉道段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阶梯型圆柱孔的直径较大的圆柱孔上设有用于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螺纹;并在不连接压力传感器时,采用堵头和垫圈对阶梯型圆柱孔进行封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支板采用上细下粗的扁柱状体结构,前侧迎风面是尖劈形状;所述背支板后侧开渠以铺设天平线,上设通孔,以绑扎固定天平线;所述背支板通过其上的连接孔与风洞支撑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盖板上设置有一块用于穿过背支板的矩形空缺,所述背部盖板与背支板保留约2mm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44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雪环境风洞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下垂直发射试验的试验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