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8007.X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文忠华;范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06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壳体 收口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带内螺纹的壳体(如图5)是十分常见的,很多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收口操作,形成收口成品(如图6)。而带内螺纹壳体的材料通常为铝合金,在收口过程中壳体受力后容易变形,使得壳体的内螺纹也随着壳体一起变形,导致后续零件无法旋入壳体内而造成壳体报废。以上弊端的克服需要在收口过程中使用专用的定位装置,保证收口过程中既不影响收口效率,又能保证收口过程壳体的收口质量,故对收口定位装置有如下要求:
1、收口装置需要保证壳体内螺纹不变形或轻微变形,但满足后续装配;
2、收口装置能使壳体的收口质量稳定可靠;
3、壳体在收口装置能快速拆装、收口效率高;
而目前的装置不仅结构复杂,收口后壳体变形大,报废率高,可操作性差,收口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优质可行、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
本发明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主体、收口主体,其中:底座上装有支撑主体,支撑主体顶部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下方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支撑面。
上述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其中:外螺纹与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凹槽面,且凹槽面沿支撑主体的径向排布。
上述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其中:支撑主体通过下部的凸台垂直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孔内。
上述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其中:支撑主体的顶面外缘处设置有倒角。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中,支撑主体顶部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壳体的内螺纹相匹配,便于保护壳体内螺纹和分担收口时作用在壳体上的力;外螺纹下方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支撑面,此位置能与内外螺纹共同承担收口时作用在壳体上的力;支撑主体的顶面外缘处设置有倒角,方便壳体快速拆装;外螺纹与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凹槽面,且凹槽面沿支撑主体的径向排布,便于壳体旋入且减少磨损;支撑主体通过下部的凸台垂直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孔内,实现了收口过程的垂直进行,保证收口时壳体受力均匀。总之,本发明优质可行、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经济实用,稳定可靠,适合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收口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未收口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收完口后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
1、底座;2、支撑主体;3、支撑面;4、凹槽面;5、外螺纹;6、安装孔;7、凸台;8、带内螺纹的壳体;9、收口壳体;10、收口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的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主体2、收口主体10,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装有支撑主体2,支撑主体2顶部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5,外螺纹5下方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支撑面3。外螺纹5与支撑面3之间设置有凹槽面4,且凹槽面4沿支撑主体2的径向排布。支撑主体2通过下部的凸台7垂直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孔6内。支撑主体2的顶面外缘处设置有倒角。
使用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规格(外螺纹5直径、支撑面3高低等)的支撑主体2装于底座1上,再将带内螺纹的壳体8旋入支撑主体2的外螺纹5上,使其收口端向上,直至带内螺纹的壳体8的底部到达支撑面3处,即可用收口主体10进行收口操作。本发明优质可行、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经济实用,稳定可靠,适合带内螺纹壳体的收口定位的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0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道次扩口成形板式换热器衬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铸件用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