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8320.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侯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路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56 | 代理人: | 李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技术 货物 分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分类技术,具体涉及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货物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例如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直至品种、细目等,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货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场上流通的货物有25万种以上。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有利于商业部门组织商品流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须对众多的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目的,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以至品种、花色、规格的过程称为商品分类。
虽然目前的大量货物物流包装的表面会设置条形码,但是这些条形码在货物卸货后,会由于搬运堆放等原因造成位置不同,无法快速扫描,不利于大批量货物的分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大量货物物流包装的表面会设置条形码,但是这些条形码在货物卸货后,会由于搬运堆放等原因造成位置不同,无法快速扫描,不利于大批量货物的分类,目的在于提供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分类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货物整车卸货时,在货物表面张贴RFID芯片;S2:对货物进行批量扫描条形码,并将每个货物的条形码信息写入每个货物上对应的RFID芯片中;S3:对货物进行分类时,向货物方向发送电磁波,RFID芯片接触到电磁波后反馈条形码信息;S4:根据条形码信息对货物进行分类。
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大量货物物流包装的表面会设置条形码,但是这些条形码在货物卸货后,会由于搬运堆放等原因造成位置不同,无法快速扫描,不利于大批量货物的分类。本发明应用时,先在货物整车卸货时,在货物表面张贴RFID芯片,然后对货物进行批量扫描条形码,并将每个货物的条形码信息写入每个货物上对应的RFID芯片中,再然后对货物进行分类时,向货物方向发送电磁波,RFID芯片接触到电磁波后反馈条形码信息,再然后根据条形码信息对货物进行分类。由于先将条形码信息写入RFID芯片中,RFID芯片的扫描对所处位置没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即使货物在卸货后的位置被大幅改变,也可以通过电磁波的穿透和衍射能力接受RFID芯片中的条形码信息,从而可以快速的进行扫描和分类,有利于大批量货物的分类。
进一步的,所述RFID芯片的频率采用20~80GHz。
进一步的,所述RFID芯片采用Higgs-3。
进一步的,所述RFID芯片采用被动RFID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码信息包含货物厂家和货物类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分类方法,由于先将条形码信息写入RFID芯片中,RFID芯片的扫描对所处位置没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即使货物在卸货后的位置被大幅改变,也可以通过电磁波的穿透和衍射能力接受RFID芯片中的条形码信息,从而可以快速的进行扫描和分类,有利于大批量货物的分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分类方法,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货物整车卸货时,在货物表面张贴RFID芯片;S2:对货物进行批量扫描条形码,并将每个货物的条形码信息写入每个货物上对应的RFID芯片中;S3:对货物进行分类时,向货物方向发送电磁波,RFID芯片接触到电磁波后反馈条形码信息;S4:根据条形码信息对货物进行分类。所述RFID芯片的频率采用20~80GHz。所述RFID芯片采用Higgs-3。所述RFID芯片采用被动RFID芯片。所述条形码信息包含货物厂家和货物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